返回第六百六十二章 董卓的知己,只有一人  我给玄德当主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刘德然啊刘德然!”

 董卓坐在床榻上,咬牙切齿的一个劲儿的嘀咕着。

 “好你个刘德然啊,枉汝当年与老夫共同制定新政,咱们彼此相互扶持,你如今可是倒好,直接断了老夫的后路,你和袁绍那些人又有什么区别?还好意思被称为天下楷模,简直好笑!”

 就在董卓嘀嘀咕咕骂骂咧咧的时候,董旻快步的冲进了他的房间之内。

 “兄长!刘俭从长安派人来了!”

 一听刘俭派人来见自己,董卓当即恼羞成怒地道:“那还留着他作甚?拉下去斩首祭旗!”

 董旻却是对着董卓拱手道:“兄长,这个人杀不得呀,这个人虽然是刘俭派来的人,但是却是以朝廷使者的身份来的!”

 “兄长若是杀了他,只怕朝廷那边解释不过去。”

 董卓哼了哼,说道:“如今朝廷哪里还有咱们说话的份儿?”

 “咱们就是不杀了朝廷的使者,朝廷要给咱们定罪也是极其容易的。”

 “现在刘德然只要一句话,就是让咱们董氏灭族,只怕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董旻说道:“兄长,伱可知道刘德然这次所派来的这个使者乃是何人吗?”

 “什么人?”

 “是扶风郡法氏家族中的法正。”

 一听到法正这个名字,董卓的脸顿时就阴沉了下来。

 随后,他阴沉的表情又变成了落寞。

 当下,就听董卓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唉,想当初老夫为了招募扶风法家,费了多少心血,派去多少使者,几番示好,可到头来人家依旧是看都不看老夫一眼。”

 “可如今,那刘德然到了关中,只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法氏家族的支持。”

 “唉……”

 “由此可见,刘德然的势力已经在大汉朝根深蒂固,甚得人心!他的功业已经不是任何人可以比肩超越的了。”

 “就算是老夫与之相比,也是相差甚多。”

 “虽然扶风法氏只是一个家族,可他们如此迅速的投靠了刘俭,那就代表刘俭在关中的势力已成,不是任何人能够动摇的了。”

 董卓的这番话说的董敏一愣一愣的。

 “兄长,刘德然只是派了扶风法家一个人来,就能够让您看出来这么多事情吗?”

 董卓道:“刘德然是什么身份?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后面必然都有其深意。”

 “扶风法家虽然只是关中境内的一个高门家族,但是刘俭能够用其前来作为说服老夫的使者,这就证明,他已经完全有能力得到关中的人心、控制朝廷的局势,而这种力度也是老夫昔日不曾拥有的。”

 董旻听的似懂非懂。

 反正对于这么高深的事儿,他原先一直也不曾过多掺和,都是由他二兄董卓一个人来决定的。

 于是就见董旻试探性的询问:“兄长,眼下咱们到底该怎么做?到底还杀还是不杀?”

 董卓摇了摇头,说道:“既然已经是这样了,还杀那法正做什么?不过是徒增人笑柄而已。”

 “让他进来吧,老夫要见见他,看看刘俭派了这个人来见老夫,到底是卖的什么关子。”

 “唯!”

 ……

 董旻见董卓改了口风,也不多言,当即遵从董卓之令,带着法正来到了他的面前。

 董卓看向法正,发现他果然是以天子使者的装扮来见自己的。

 董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眯起眼睛,显得非常的高傲。

 他缓缓的开口问道:“尔乃何人?”

 法正很是郑重地对董卓施礼:“扶风法正,拜见董公。”

 董卓的嘴角露出了几分轻蔑:“吾乃大汉相国,汝何呼我为董公?”

 法正言道:“董公昔日确实是大汉相国,但是如今天子登基,三公制废,今天子确立丞相制度,并已委任,所以,董公的官职应由朝廷重新拟定。”

 “末吏今番代表天子来见董公,为的也是这件事。”

 “董公与国家有功,如今朝廷重立,董公是为忠臣,然这相国之称,却是万万不能再称呼的了。”

 “新天子?”

 董卓的眼睛突然圆睁,当中暴露出了凶狠的目光。

 “尔等擅行废立之事,擅立陈留王为帝,此举实与谋反无异。”

 “不然。”法正年纪轻轻,但涵养确实是很好。

 “董公此言差矣,当今天子,乃是由天下诸侯王、汉室宗亲以及朝中诸位重臣共同商议而定。可以说是全天下有资格参与此事的重臣,都已经参与到这件事儿的议定之中了。”

 “特别是那百余位诸侯王与刘氏名士,皆一致认同废除天子,拥立新君之事,如何能说是擅行废立?难道全天下的刘氏宗亲,都属叛逆?难道这些人代表不了民心,代表不了刘氏江山吗?”

 董卓的口才相比于法正,自然是比不了的。

 不过他不甘心就这么被法正驳倒,强硬着说道:

 “尔等将天子废成弘农王,可知晓,他乃是先帝所立的皇帝!其登基是乃遵守了祖宗遗训的,你们擅行废立,岂非忤逆了先帝之意?”

 法正道:“董公,既然提到了先帝,那法某还真就想跟董公就此事好好的说一下,先帝当年登基,也不过是小宗入大宗而已,并非是光武皇帝的嫡出子孙。”

 “若是董公觉得今日之弘农王被废新天子登基有违祖制,那当年先帝登基之时,也是有众臣公议的,难道先帝登基也是不符合祖制吗?”

 这话一出来,董卓顿时气急。

 “你!”

 法正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当今陛下虽非先帝嫡长,却也是先帝之子,长安诸贤为了抚慰先帝的在天之灵,故而并未从其他的刘氏宗亲中做任何选择,依旧是以先帝一脉的子嗣继承皇位,这难道不是对先帝的最大的尊重吗?”

 “况且,弘农王在位之时,一手废除了新政,还滥发小钱之政,使得关中与司州、中原诸地战乱频频,百姓无法生存,其祸乱不亚于当年的黄巾之事。”

 “这样的帝王,我们还拥立他做什么?难道真的要坐视他将大汉江山毁于一旦吗?”

 “董公身为朝廷重臣,更是当年先帝一手提拔,后又促成新政,自然明白这当中的风险有多大,望董公能够以大局为重!”

 说罢,法正遥遥一拜。

 董卓让法正一番言辞说的直迷糊,他心中暗道:这法正真不是一般人啊,别看他年轻,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愣是把自己噎的死死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半晌,方见董卓缓缓的开口说道:

 “尔等在长安城中,鼎定乾坤。以雷霆之势定下大局,如今又来以言辞说我,老夫事到如今,还能有什么可说的?”

 “你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法正说道:“董公此言差矣,公手中掌握着大军,如今陈兵于凉州,对于朝廷来说,乃是镇守于外的大将!朝廷有此大事,岂能不得董公支持?”

 董卓冷笑着说道:“说到底,还是忌惮老夫手中的凉州大军,哼哼,怎么?难道刘俭还想让老夫主动将兵权交出去不成?”

 法正摇了摇头:“末吏领丞相之命,来此之前,就曾得到丞相的告诫,说董公领兵一生,为大汉朝建立了赫赫功业,如今已是年过六旬!若是在这个时候夺去了董公的兵权,无异于要了董公的性命,使我大汉朝失去一员大将,此非大汉之福,更非丞相之愿。”

 董卓眯起了眼睛,说道:“若是不想卸老夫的兵权,那老夫倒是想问问,刘德然为何要断了老夫的军粮?”

 法正道:“董公,您这就有些误会丞相了!”

 “丞相何时断过您的军粮?您的军队如今每天不都有用度吗?”

 董卓恼羞成怒。

 “刘德然从长安供应给老夫的军粮,只够我凉州军队短时用度,老夫的军队在此处是为了打仗的!随时都可能向西进远征,一旦过于纵深,岂能没有存粮?这种供应之法,如何打仗?!”

 “让老夫怎么打赢胜仗?”

 法正叹息着说道:“董公啊,您这话说的就不对了,朝廷中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乃是整顿内政之时,根本就不是对外用兵打仗的时机,当下之即,是先整顿内务,使朝中的局势稳定,然后再寻机西进,完成先前没有完成的事情,这才是朝廷眼下最应该做的事。”

 “董公若是要强行进兵,只会徒增整个大汉朝的压力。”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