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零一章 论袁  我给玄德当主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这场大战,双方都使出了无穷的招数彼此斗法,弘农王到底是死在谁的手里并不重要,他们两方的人也不想知道真相,真相对于他们而言没有意义。
    
    他们现在所主要做的事就是利用手中的各种渠道,将弘农王之死栽到对方的头上。
    
    袁绍所使用的还是传统的阀阅模式,以各大家族的宣传渠道为主要的力量,向着民间渗透刘俭的恶性,说他在弘农之战中,派人暗中将弘农王暗杀了,了却自己的心腹大患,其罔顾先帝的托孤之重,杀害先帝的子嗣,简直罪大恶极。
    
    特别是何氏的很多旧故家族之人目前还居住在南阳,这些人在袁绍的统治之下,也被袁绍搬了出来,配合袁绍来污蔑朝廷,污蔑刘俭。
    
    袁绍本以为他的宣传力度以及污蔑方式应该是非常有效的,毕竟天下阀阅这么多年来,想要用这样的手段毁掉一个人,实在是再简单不过!
    
    就算这个人位高权重,在这种强大的舆论攻势下,一般也没有反抗之力。
    
    袁绍甚至已经开始幻想刘俭在朝堂之中暴跳如雷,勃然大怒,无可奈何的样子了。
    
    但是很可惜,现实当中刘俭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不但不会出现焦虑、暴躁等问题,而且刘俭的出手相比袁绍更加的犀利。
    
    刘俭先是以朝廷的旨意,以天子的旨意,直接斥责了袁绍的恶行,并向天下各郡各县发布诏书副本,言明此番袁绍率兵进入弘农,劫持弘农王并将其杀害,乃是为了报私仇,报复朝廷,打击朝廷,其罪当诛三族。
    
    此后,在大汉朝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大公报开始在各地发布信息!
    
    这些年来,大公报的影响力已经属于大汉第一,他定时的更新天下大事,并以极其精准的言论将天下和筛选过的政策局势分析给底层的百姓。
    
    在大公报面世之前,很多底层的乡间百姓对于天下以朝廷政事并不了解,但是大公报每一期都将朝廷的政策以及有利于百姓的政策向百姓进行普及,使得百姓们能够及时明白有利于自身的朝廷政策而不受到豪强欺骗,因此大公报在百姓心中的分量极高。
    
    大公报既然已经阐述了袁绍的罪行,那在百姓心中这自然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毫无疑问,大公报已经成为了百姓心中的权威,任其他的小道消息和是阀阅诸家所散布的消息,根本就不能动摇其在其百姓们心中的分量。
    
    随后就是各地的已经成立的大学,以及其他的各种官学私学。
    
    这些年来,刘俭在各地成立州立大学,同时自己还任了首都大学的校长,可以说汉室对于各地的学宫掌控力空前。
    
    再加上科举制度断绝了世家门阀举荐学子的能力,这是得各地学府的学子在一定程度来讲都已经成为了帝国门生。
    
    帝国门生这个概念也是刘俭这些年一边办学,一边在各个学校以及士子当中普及渗透的新概念。
    
    没有什么比当天子门生更为荣耀的事了!
    
    学生们不会再因为被原先的地方家族举荐而入仕,而是真真正正的通过了科举制度成为官员,成为汉室刘氏的门生学子。
    
    而且所有的各地州立大学都与朝廷方面有联动。
    
    朝廷方面一有什么消息,立刻把消息下放到各个大学之中,让士子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朝廷的消息,并站在朝廷的立场来宣传这件事。
    
    天下学子们站在朝廷的立场来宣传这件事,那么这件事的舆论风向向就几乎有了一个定论。
    
    现在的学子不再需要地方家族的举荐,也不需要地方大佬的支持才能有仕途,而科举制度也使他们明白了朝廷对于他们仕途的重要性。
    
    而且各地大学之中,豪强和寒门士子的比重越来越多。
    
    所以现在的士子和当初不一样了,他们的言论方向都变了,他们开始清一色的支持朝廷,很多人张嘴闭嘴都是朝廷的有利政策,现在的士子们明白,只有这样做,他们的前途或许才会更加的光明。
    
    而负责管理文化署的左伯,也在刘俭的授意下,开始刊印一本书册,并大量印刷,广布于天下之间。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