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过分了。他们威胁朕,朕怎能不反击?朕怎能容忍他们这么做?”朱厚照喃喃道。
张延龄叹了口气道:“皇上,臣不是指责你,臣只是在回顾这一切的缘由,总结其中的得失。臣当初也是见局面失控,外廷勾连内廷王岳范亨等人意图威胁皇上,臣立刻便领军去护驾的。臣也觉得他们过分了,怎敢如此?臣只是惋惜事情走到了那一步。之前其实便可以化解,达成妥协的。完全不必走到那一步。臣之后行事,便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心谨慎了许多。皇上您反思过在这件事中的得失么?刘瑾之后,皇上可曾吸取了教训?皇上想要有身边的耳目,获得安全感,臣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刘瑾之后,皇上是否要对身边宠信之人加以约束,严厉的告诫他们呢?”
朱厚照再一次沉吟不语。
张延龄道:“皇上,臣为大明为皇上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臣无法忍受皇上的出尔反尔,无法忍受皇上依旧听信他人之言,对臣掣肘。就拿开海禁通航路之事,臣和皇上推心置腹的谈过多次,皇上亲口答应许诺臣以军务自专之权。但是皇上却又听信江斌之言,任意截留臣的战船,让臣陷于被动之中。皇上,你说臣该不该拂袖而去,该不该生气呢?”
朱厚照额头微微出汗,喉头滚动咽着吐沫。
“臣希望皇上能够好好的想一想,如果皇上觉得自己依旧没错,臣无话可说。臣说这些话的同时也做好的打算,准备皇上降罪于臣,臣可以辞去一切官职。今后大明发生一切事情,臣都不会出来多一句嘴,说半句话。但倘若皇上不希望大明再有叛乱,希望大明在皇上的手中中兴,便希望皇上真正的做出行动来。皇上要成为圣明之君,便需要做出改变,真正的从内心中的改变。臣也会全力帮助皇上实现宏愿。”张延龄沉声说道。
动动你的手指,投下你宝贵的金票银票,感谢!“舅舅,你觉得朕说的不对吗?他们难道不是这么对朕的么?朕冤枉了他们了么?莫非你也和他们一样那样看朕的么?”
见张延龄皱眉不说话,朱厚照瞪着眼睛大声问道。
张延龄吁了口气,缓缓开口道:“臣请皇上平复一下心情,臣知道皇上心中的怨气,臣也知道皇上经历了什么,因为这些事臣都是亲历者,臣都明白。”
朱厚照闭目吸了口气,缓缓坐在椅子上。
“你既然都明白,便该明白朕为什么要这么做,便不该对朕抱怨。便不该在九江府拂袖而去,也不该不去接驾。”朱厚照轻声道。
虽然他说了不会抱怨,但显然朱厚照的心里还是耿耿于怀的。
“既然皇上今日和臣推心置腹,臣便也说出心中的话来,和皇上坦诚相对。皇上,你适才说的话都是实情。皇上登基以来发生的一切当然不是皇上一手造成的。事情都是有因果的,危机都是因为之前的隐患酝酿发展而成的。先皇在位时确实留下了不少隐患,地方藩王的叛乱也确实早就有野心和预谋。皇上登基之后年纪幼小,而外廷势力膨胀,以至于确实有逼迫皇上的欺主的行为,这些都是实情。这些事情当然并不能完全责怪皇上,让皇上背黑锅。这些,臣都是认同的,臣也不止一次的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为皇上辩解的。”张延龄开口道。
朱厚照点头道:“是,舅舅确实帮我解释了不少,也维护了朕的声誉。朕心里都记得。”
张延龄摇摇头道:“臣帮皇上解释这些,并非是替皇上推卸责任。皇上若是以为你是无辜的,这些事你没有任何的错误,可以一撇干净,那便大错特错了。臣有些后悔,臣的这些辩解之言或许真给了皇上这样的感觉。”
<a id=wzsy href=番茄网</a>
朱厚照一愣,惊讶的看着张延龄。
张延龄站在桌案旁,烛火照在他因为消瘦而棱角分明的脸上,他的眼睛亮晶晶的,精光闪烁。
“谁都能抱怨,唯皇上不可。皇上将所有的责任都归于先皇,归咎于别人,这是不可取的。皇上说这也不公平,那也不公平,那么臣请问皇上,皇上生下来便是太子,十几岁便成为大明的皇帝,拥有大明四海之疆,万千臣民。跟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比,这是公平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张延龄沉声道。
“你这话什么意思?”朱厚照腾地站起身来,大声喝问道。
张延龄皱眉看着他道:“臣的意思是,皇上既是大明的皇上,便要承担这一切。这便是皇上之所以为皇上的原因。上天选择了皇上为大明天子,皇上拥有天下的同时,便也要为天下之事承担责任。而非是抱怨所谓的不公平。沿街乞讨的乞丐可以怒斥命运的不公,皇上不能,臣也不能,勋贵们不能。我们生而富贵,衣食无忧,没有资格去抱怨,去说什么不公平。皇上,你说臣说的对么?”
朱厚照缓缓坐倒,半晌轻声道:“倒也……不无道理。”
张延龄道:“臣说句极端的话,大明朝任何一件不好的事情,皇上都是有责任的。身为大明朝的皇帝,要想的是如何让大明中兴,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天下人过上好日子。若说处境艰难,皇上还能难得过太祖高皇帝么?当年太祖高皇帝起于乱世之中,披荆斩棘宵衣旰食呕心沥血打下了江山,交于后世子孙后代之手。那才叫艰难险阻,才叫举步维艰。跟太祖高皇帝相比,皇上有何理由抱怨?”
朱厚照脸上发烫,沉吟不语。
“皇上承接祖业,继承大明正统,便继承了所有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历代先皇皆是如此。都是为了国祚绵延,都想着大明变得更强大,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好。你说先皇如何如何,留下了一片烂摊子给你。可是皇上想过没有,为何先皇有中兴之名,先皇在位没有那么多的动乱和纷争?为何这一切在皇上即位之后便集中爆发了?外廷坐大,为何先皇可以压制他们,让他们俯首帖耳,先皇驾崩多年,他们依旧钦服?皇上可能会说,那是先皇对他们隐忍之故。那么臣要问的是,皇上为何要隐忍?为何对他们恭敬?”
张延龄看着皱眉的朱厚照,等待他的回答。
朱厚照缓缓道:“父皇是为了大局。”
张延龄一拍巴掌,点头赞道:“皇上天资聪颖,一点就透。正是为了大明的大局。先皇用恭敬和隐忍的态度对待群臣,正是因为先皇顾全大局,为了大明的中兴,先皇可以放低姿态。这便是先皇的圣明之处。”
朱厚照沉默思索,似乎若有所悟。
“臣不谈政策的好坏和得失,先皇也并非完全没有失误。比如宠爱勋贵,大肆赏赐田亩土地,没有遏制土地兼并之风。比如外廷骄纵自大,先皇没有及时的制止。这确实留下了隐患。但是先皇在位十七年,国中无大乱,外廷也在掌控之中,大明总体没有偏离方向,大局稳定,这便是先皇的功劳。只是先皇为逆贼刘瑾所害,驾崩的太突然,或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