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明月清风(131)二更  没你就不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明月清风(131)

    教材这事一提出来, 好热闹呀!都在等朝廷进一步的消息,可等来等去的,却等来了又一拨预警。

    还是以钦天监的名义发布的, 刊登在京报最醒目的位置。

    钦天监预警, 腊月下旬,应天、苏州、扬州、滁州、淮安、泗州, 包括松江、凤阳在内的六府二州, 八成以上的概率要有地动。另外,常州、镇江、泰州,以及江西数府, 恐被波及。朝廷已八百里加急预警, 提醒以上各地旅居京城,年前返乡的各色人等, 注意自己的行程。

    这一预警出来,京城里顿时一静。

    准吗?

    不知道呀!

    会准吗?

    谁说的清呢?

    很多人就开始关注,这是怎么测的?地动仪吗?这东西最多不是只能测出大致在哪个方向吗?

    但有些人就说,应该就是知道在哪个方向, 但地震带这个概念一出来,那个方向地震带上的都算吧!没瞧见这次圈出来的范围这么大吗?

    于是, 各种关于地动记载的书籍,各种的手抄本,在京城当真是一本难求!

    其他的事情都放下了,好似都在等一个结果, 看看腊月的下旬,是不是真的会地动。

    南边地震, 京城无感!

    自从入了腊月二十,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京城的驿卒。凡是见了八百里急报的, 都想法子打听,看是不是准了!

    可一直一直也没有消息。直到腊月二十九,陆陆续续的消息传递了回来。

    泰平三年腊月二十二日,申时四刻,原南直隶六州二府,皆地震。

    从各个州府传回来的奏报上可以看出来,扬州最为严重。

    扬州,应天,城墙都塌了。房屋倒了一片,临水的地方水倒灌而入!

    而淮安,湖水翻腾,不曾见过那样的异象。

    泰州那边,江河在地震中发出啸声,极大。

    其他各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地动。但所幸,人员伤亡极少!现在虽无完全统计,但提前预警,地震时又是申时,不到天黑的时候,稍有动静,人就迅速撤离。因此,境况也还算好!

    这奏报不仅第二天刊登在邸报上,京报上也把这奏报一字不差的刊登了。

    然后整个京城乃至直隶,都安静了!安静之后,彻夜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是的!人心里安定了!

    未知才会觉得可怖,可预知了,这得是什么呀?

    神啊!

    能不普天同庆吗?

    鞭炮声里,迎来了泰平四年。

    泰平四年,气象更新,满朝文武穿上统一发放的礼服上第一个大朝,以贺带来新气象的大明天下。

    林雨桐挺着大肚子坐在上首和四爷一起,接受朝贺。

    皇宫中的过年仪式很隆重,但绝对不会什么也不干只过年的!从除夕开始,谁都能睡,四爷是真得守夜,他得在新旧交替的子时,写下第一笔字,以此来向上天祈福,希望来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大年初一,这得接受百官朝贺,然后明窗开笔。下一系列的圣旨,以示新的一年来了。

    大年初二,年假结束,开工了。

    当然了,这个时候很多的大臣都是换着值岗的,活儿也没那么多。可没那么多活儿,就啥也不干了吗?

    不是!四爷开始请一些读书人进宫来讲学。

    第一个被点到的就是元山平。

    “请我?”元山平很意外,这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能进宫了?进宫去讲什么呀?

    旨意一下来,元山平的小院子里挤满了人。很多人都没能在年前回家,反正是糊弄的过着年,凑在一起,说的也是教材的事!私下里争论的都是这个,可谁也没想到,皇上会请他们这种读书会的人进宫去讲学呀。

    这可是给天子讲学呢!有人说,要讲就应该讲科举制度,想改可以,但是不能把四书五经都给否了呀!这些能存续这么些年,自是有它的道理的,轻易摒弃,绝不可行。

    可又有人说,“大过年的,不要在宫里起争执!我看呀,要说,就得说一些讨喜的,喜庆的!得叫皇上听了一次还有听第二次的想法……”想影响帝王,这得是个长期的过程!你上去就叫皇上不喜欢,也绝了之后的路,那又何必。

    陈仁锡进来的时候就是这样,这个一嘴那个一句的,在他看来,都没说到点子上。

    这会子他一进来,大家都挺尊敬的,“陈先生,您请上座!来的正好,正商量元先生进宫该讲些什么呢。”

    陈仁锡坐下,看元山平,“元先生,在下以为,先生当在教材一事上多做争取。”说着,就掏出一本册子来,“这是在下这些日子整理的,您看看是否有可取之处。”

    都只截取文章的第一句作为文章的名字,因此,这薄薄的一本册子,收录的文章名目不少。

    这话一出,好些人就一拍大腿,对啊!还有什么比教材的影响力更大的呢。

    于是,搁在一起攒册子,这个一句那个一句,又给补充进去不少。元山平含笑都接了,但心里却知道,进宫去讲这个是不合适的。

    终于把人都送走了,只陈仁锡落在最后,“元先生,咱们半辈子都在念的书,若是不成了,那您说,我们的价值在哪呢?大明虽大,可有你我立足之地。”

    说着,便怅然一叹,转身告辞了。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