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97、岁月流年(124)一更(岁月流年(124)马秋水...)  没你就不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林雨桐‘哦’了一声,此人可当真是了得!跟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密谋着反对李治册立武后为后的人就有他!此人的能力那是相当卓越,西域诸部投奔大唐,多数是因为此人治理西域治理的好!西域诸部觉得他仗义,从而投了大唐。同时,此人完善可科举选才之法,也颇有识人之能。
    他是唯一一个直接参与了反武的密谋之后,还活到现在的人。当时被贬去了西域,在安西都护府做了长史,而后升了都护。当然,后来还调回长安起复了!
    能从武后的手里逃出生天,被贬了,可功勋大到武后没把他如何还顺利的升了。
    所以,张文瓘一提西域都护府,武后直接就出声阻止了!她顾虑的有道理,大局上也站的住脚,但不得不说,她不想叫裴行俭现在回长安。
    而四爷又提了另一个人,“张文瓘。”
    这个人怎么了?如今在辅助太子监国,生性严正,为人低调,是良臣干将。
    “那你知道张文瓘跟李绩什么关系?”
    张文瓘跟李绩有关系吗?没见走动呀?
    四爷这才道,“张文瓘当初在并州做参军,深受李绩器重。李绩对他有知遇之恩!你一提,他立马赞成。李治当然不能直接答应了。”
    林雨桐懂了,李治是想跟张文瓘说:你跟李绩的关系我知道!
    这其实是警告,警告李绩和张文瓘不可结党!但是事只要对,李治最终还是会采纳的。
    也对!一个是当朝宰相之一,一个是位居一品司空高位的武将,你们要是结党的话,想干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后这天回去,四爷就在考量,得叫桐桐熟悉朝中的大臣了。哪怕是纸面上的,也得熟悉。不管她愿意不愿意,事实上,武后已经将她推到了参与政事的位置上了。
    正思量呢,李绩叫了。
    四爷只得先过去,可一过去,就在门口看见个穿着黑斗篷的人,显然是一位神秘的客人。
    李绩迎出来了,“都进来。”
    斗篷一掀开,不是张文瓘是谁?
    张文瓘要给李绩行大礼,李绩一把拦住了,“不可如此!快坐!”
    “恩师!”张文瓘先看李绩,“您老身体可好?”
    好!都好!
    张文瓘这才看向四爷,“早年,我和两个同僚跟恩师辞行,恩师给其中一个同僚送了佩刀,送了另一个同僚玉带,却什么也没给我。我当时就问恩师说,为何不送我东西。恩师当时就告诉我,送这人佩刀,是因为这人生性优柔寡断,赠以佩刀,是希望他处事能果敢。送那人玉带,是因为那人桀骜,向来行事放诞,送玉带,是有约束之意,希望他自我约束,不惹乱子。而后恩师又告诉我说,你什么都能做好,我没什么要送你的!”说着,眼泪就下来,“恩师一言,叫某受益半生。自为官以来,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绩就笑,“不提!不提这些了。快坐!”
    张文瓘坐下就看四爷:“敢问驸马,某可能见公主殿下一面?”
    见桐桐?
    四爷就起身叫了秋实,秋实赶紧去了。
    秋实不敢说前面还有客人,只说,“国公爷有请。”
    林雨桐也没多想,还以为是李绩才回来有什么交代的事呢。结果一进去,才发现张文瓘也在。
    这是何意?
    这一进去,都起来要见礼!林雨桐伸手给拦了,“都请坐。”
    她坐过去,就看向张文瓘,“深夜来此,必有要事。张相请讲!”
    张文瓘看向这位公主,直言道:“平高句丽,朝廷要设立安东都护府。已然拟薛仁贵将军为都护,率二万人马镇抚,都护设于平壤……”
    嗯!这怎么了呢?
    “可安东都护府远,为将者还罢了,为卒者不愿背井离乡。而今,已出现逃亡。折子递上来,又恰逢朝廷大喜之时,臣等未敢奏报于圣人。只奏报于太子知晓!”
    林雨桐便懂了,“太子没想着瞒着圣人。”
    对!其实不瞒着也不是大事,“太子给圣人上了一道折子,说是征辽将士逃亡,在限定不自首或是逃跑者,斩杀之刑过了,将妻儿没入罪籍,也错了。太子认为,若是遇病不能按期归队,只因为害怕要被杀才逃跑的,这怎么算?或是因为山上砍柴被强盗掳劫了,不能按时回来,难道妻子儿女就该获罪吗?一队中有一个不能归,那整队的人因为害怕被牵连,逃跑了怎么办?若因为以上种种被杀,妻儿被入罪,其情可哀。因此,太子殿下说,凡是有逃亡的,不该连累家小。特上表皇上,修其律法。”
    林雨桐皱眉,这事上太子没错!张文瓘急忙过来,是因为:“张相认为,放宽了律法的结果便是更多的人以病、以残、以各种方式逃避入伍,可对?”
    对!太子施行的是仁政,这没错!
    因着太子的仁,这个折子上去,圣人一定会恩准!短期内,都会高呼着仁义。可从长远来看,行伍之乱,就自此而起了。
    林雨桐就看四爷,这个事,难撬动!尤其是自己出面去办,并不合适。
    她就说,“张相,有些事我出面,许是会适得其反。驸马正在革新兵器,此法得保密。大唐的兵器领先,那人员是不是就可以精简。”若是不需要这么多人,“那是否有必要让人终身服役?我的意思是,一般的兵卒,服役五年便可。多服役一年,多给一年的永业田。这可自愿选择。越是在行伍中有官职的,要求服役的时间越长。当然了,有官职的,也不乐意退。但是,在一些官职上无所作为,甚至是尸位素餐者,到了一定年限,考评不合格,就该罢辍。父子相继这一套,最不该出现在行伍当中!流了血就得有回报,这是铁律。”说着,就又顿了一下,“当然了,我对军中之事,所知不多。这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