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54章 雮尘珠  秦时小说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固有的岁月长河中,北铸万里长城,拒胡人于外,数十万大军枕戈以待,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仅此就够了?
    周清以为,还远远不够!
    对于那些草原民族,他们的特性就和草原上的草一样,若是不一下子清理干净,则来年又会逐步恢复。
    果然忽视数年,又成危机之事。
    “北胡匈奴却为不小的隐患,蒙恬早就有军报文书传来,匈奴之内的诸多部族,已然逐步纳入头曼的掌控。”
    “其麾下控弦之士二三十万,尽皆骑兵之属,骑射不俗,堪为不小的威胁,这一次……燕国似是就联合了匈奴。”
    “妄自称召公遗泽,而今此举何如?”
    于燕丹的求救之举,咸阳这里自是早就有察觉,魏国自顾不暇,齐国那里有顿弱上卿在,再加上齐国数十年来的亲近策略,秦王政不为太大的担心。
    至于楚国,纵然有心,也是无力。
    果然如此,也就只能够拉拢旁侧残赵的些许力量、北胡匈奴、东胡等势力,而且貌似声势还相当不弱。
    堪为虚伪之人。
    数年来,燕国之内不住传扬要恢复往昔大周召公之盛况,如今,却变成如此,秦王政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轻视。
    这等之人,如何是自己的对手。
    “此事玄清也有耳闻,燕国拉拢北胡、东胡、赵国残余之力,兵力合计超过五十万,相对比上将军和蒙恬合力的三十余万,的确有兵力上的优势。”
    “可燕国四方之人,当有四心,且两者为蛮夷,本就是利益所至,若然谋略得当,可轻而易举的分化,不足惧。”
    周清摇头而笑,于燕丹所为,蓟城那边自然也有相当的消息传来。
    知晓燕丹极力拉拢其余三者,其人所为纵不可能功成,何况燕赵二者本就争斗冲突不断,固然抗秦合一。
    缝隙犹存!
    “不错,国尉也是如此而语。”
    “寡人深以为然。”
    “就怕燕丹避战,以数十万大军避战,拖延至秋日,燕国酷寒,则寡人大秦兵士不合燕国水土。”
    “却是一难。”
    秦王政亦是笑语,大秦兵力虽少,可都是百战铁血之师,燕国匆忙召集的数十万兵力尽管数量极多,战力根本不存。
    真正在战场上相遇,秦王政相信,最后胜利的绝对是大秦锐士。
    唯一所担忧的也就是燕丹避战拖延。
    “大王之忧虑,想来上将军那里已有妥当处置之策。”
    “玄清以为,燕丹不会避战,匆忙召集而来的数十万兵力,若是不为战事,以燕国的积蓄也支撑不了多久。”
    “况且,对于士气的削弱是极强的,燕丹不会避战,以上将军统军之谋略,当会在秋日之前,一举拿下渔阳、上谷之地。”
    “左北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慢慢图之不难。”
    旁侧随伺的宫女自动斟倒清酒,周清持酒樽,轻呷了一口,滋味微凉,还是不错的,而后缓缓而言。
    数十万兵力汇聚,每一日的消耗都是极大的。
    消耗的不仅仅是粮草辎重,还有士气,本就没有经历过大战,长久下去,无疑会失去最开始入军伍的战斗之心。
    统合诸般,燕丹也不会避战拖延的。
    “哈哈哈,武真侯所言甚是。”
    “果如此,今日寡人自觉可多饮三盏。”
    “那般之事,寡人已全权交由上将军决断,寡人现在在等待最后的结果,说来,前些时日,寡人翻阅守藏室典籍之时,倒是发现了一件事物。”
    “今日武真侯归来,不知于那般事物,知晓如何?”
    秦王政朗朗一笑,举起手中酒樽,亦是饮了一口,燕国的事情、魏国的事情,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燕国在等待一战!
    魏国在等待魏国自身的动静!
    话锋一转,秦王政落在另一个话题上。
    “哦,是何事物?”
    周清觉得自己自下山以来,所阅览的书还是足够多的。
    而且,近年来,自己也有传音小圣贤庄,将诸般典籍,刻印而出,送至咸阳,是故,所得所知也相当多。
    “雮尘珠!”
    “此物之名,武真侯可曾听过?”
    秦王政还是在闲暇之时,阅览三代典籍之时,所看到,可惜那卷典籍之上,对于此事物的描述不多。
    今日闲谈,不自觉落在这件事物上。
    闻此,不远处入座的蒙毅口中低语,想了想,好像也是第一次听说。
    “雮尘珠?”
    “此珠……却有耳闻,而且此物现在应该在楚国,具体何位置玄清没有细查。”
    “典籍记载,大商国君武丁在巡游之时,于一座崩塌的山峰中找到一只染满黄金浸润的玉石,其上面的纹路周而复始,如重瞳巨眼。”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