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4章 宣府行(二合一)  大明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到边镇各地了。

    “来人,前去叫开城门。就说,大明靖海王张延龄回京奔丧,途径宣府。今晚要在宣府过夜。”陈式一道。

    两名骑兵沉声应诺,策马想着高大的城门方向缓缓而去。他们在城下刚刚勒马站定,尚未和城头守军进行对话,便听得城门哐当打开,吊桥轰隆隆的放下,从城内飞驰而出数十骑来。

    陈式一霍世鉴等人甚为惊讶和诧异,忙阻止人手护卫张延龄。却听疾驰出城的骑兵之中,最前方一名身材瘦削,全副武装,年约四十多岁的马上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遥遥拱手高声大叫。

    “是护国公张公爷一行大驾么?可终于到了,让卑职等的好生心焦啊。”

    讨论群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张延龄的大笑声传来:“永胜兄弟,别来无恙。”

    来者正是赵永胜,他带着手下将领策马飞驰到张延龄面前,滚鞍下马跪地向着张延龄磕头。跟随他前来的宣府众将,也都纷纷下马磕头。

    “卑职赵永胜,给护国公磕头了。”赵永胜激动的道。

    张延龄连忙下马搀扶,哈哈笑道:“永胜兄弟,为何这般客气。磕头作甚?自家兄弟,没得折煞我。”..

    赵永胜笑道:“卑职给国公爷磕头,天经地义。既是上官,又是救命恩人。国公爷受之无愧,何来折煞之说?”

    一旁陈式一呵呵笑道:“赵将军,莫要国公爷国公爷的叫了,皇上新下的旨意,我家国公爷现在已经是我大明靖海王了。”

    赵永胜闻言一惊,大喜道:“哎呦,恭喜恭喜,永胜孤陋寡闻,竟不知此事。冒犯靖海王了,冒犯了。还望恕罪。”

    张延龄哈哈一笑,摆手道:“什么王啊公的,咱们在一起便是兄弟相称。不要有什么拘束和忌讳,否则便没意味了。叫你的人起来吧,别跪着了。”

    赵永胜这才挥手命跟随的将领兵士们纷纷起身。这些人无不仰慕张延龄风仪,他们是赵永胜的手下,赵永胜不知多少次跟他们说过张延龄的事情。护国公上天下海干了那么多大事的功勋也时常耳闻。今日见到了张延龄,一个个心中狂喜,像是见到偶像一般,大气却也不敢喘。

    “我建议,咱们进城再说话。靖海王,诸位将军觉得如何?”赵永胜拱手道。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张延龄笑道:“客随主便,你安排便是。”

    赵永胜点头,转身对随从喝道:“去通知所有人,大开城门迎接靖海王驾临。命人安排南军营供随行兵马驻扎休整。”

    随从领命而去。

    众人翻身上马,向着宣府北城门缓缓而行。赵永胜拖后半步和张延龄并辔而行。

    “你怎知我们要从宣府经过?听你说的意思,你一直在等着我们是不是?”张延龄笑问道。

    “正是。公爷……不……王爷一行从虞台岭进来,卑职便接到禀报了。本来卑职在龙门卫一带巡视防线,听到消息后,卑职即刻赶了回来,生恐错过。万幸的是,没有错过王爷一行。真是太好了。”赵永胜道。

    张延龄笑道:“有心了。我这次也是顺便来见你一次的,上次一别,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五年前了。这之后便再没见过面。”

    赵永胜笑道:“王爷南征北战,操劳辛苦之极。卑职在这宣府之地,也不敢擅离。虽思念王爷的很,但也只能神往了。算一算,确实有五年多了。五年了,弹指一挥,时光荏苒啊。”

    张延龄微笑点头道:“是啊。时光如梭,物是人非啊。你如今也是宣府数一数二的将军了。我见你气度沉稳,神态深沉,气质大有不同。再不是当年那个龙门所的守备了。”

    赵永胜拱手道:“王爷,永胜还是当年那个永胜,只是懂得事情更多了,明白的道理越多了。我没有变。倒是王爷,这么多年下来,从一个翩翩少年,变成今日威名震天下,谁听到不得胆寒的人物。建立了无数的功勋,令人钦佩的五体投地。”

    讨论群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张延龄呵呵笑着摆手道:“莫要这么说。我说的物是人非,不是说你我。哎……!”

    赵永胜缓缓点头,不再说话。他知道张延龄在说皇上的驾崩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今朝廷的局面。

    此时,两人并辔踏上吊桥,进入幽暗的城门洞中。一盏盏白色的灯笼悬挂在头顶,城门洞中光线黯淡而清冷。马蹄声在幽长的门洞内回荡着。所有人便在灯笼苍白黯淡的光芒照耀之下,走入宣府北门内广场,走进暮色笼罩的宣府城中。

    ……

    当晚,赵永胜摆了私人宴席招待张延龄。说是宴席,不过是一坛酒,几个下酒菜而已。毕竟在国丧期间,大肆饮酒娱乐是不允许的。但小范围的对酌是禁止不了的,也是没必要禁止的。

    两人边吃边聊,赵永胜向张延龄介绍了宣府目前的状况。

    自宣府总兵朱晖阵亡之后,宣府镇内部军民心思极不稳定。关键不是朱晖的阵亡,而是宣府镇驻军派出五万精锐,跟随朱晖前往收复河套。他们本来和大同五万兵马组成了右路大军的。但是这一次,朱晖死了,带去的五万宣府兵马也在被围困作战之中几乎全军覆没。

    五万人,这是什么样一个概念。五万兵士,除了一些光棍和闲散游民吸收入军的,约莫占了两成之外,剩下的八成士兵都是地方军屯户的子弟。

    也就是说,五万名战死的边军,牵扯了起码四万户军户之家的十几万人。失去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家中的顶梁柱,靠着军饷养家糊口的占大多数。

    如今的屯军不像以往,军户们往往是为了耕地和盐引这些。现在已经靠着耕地完全不能养活一家了,因为他们的土地都被吞的差不多了。

    讨论群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所以这一次的影响巨大,对于整个宣府镇的军民百姓都是一次大冲击。

    一直以来,赵永胜都在为抚恤安抚这些死难的兄弟们而焦头烂额。副总兵时春率领万全左卫和怀安卫移至大同,帮助大同镇协防,弥补大同镇第二次出征之后兵力空缺的局面。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