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百零九 卫殇  西周长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王妃且放宽心,定居隗戎之事料无大碍。卫侯十有八九会赞许此建议的。”一是冲着他的面子,二是为了弥补土长城之战的责任,三是为了本地诸戎的势力均势,都有必要扶助无终部休养生息。因此,召伯虎断定精明如卫和,一定会支持自己的决定。

    丽隗自是称谢不迭:“多谢召相,此番我部逃出生天,召相居功至伟。我部族男女人人铭感于心。”

    “王妃可曾想过,仰人鼻息终非长久之计。无终部遭此巨挫,该怎样使族人们安居乐业,永不受被劫掠杀戮之苦?”召伯虎介入正题。

    丽隗悚然正色,深深一躬:“请召相教我。”

    召伯虎缓慢地踱着步子:“我华夏民族讲究鳏寡孤独,老弱皆有所养。而你们草原民族只崇尚精壮,族中有好肉好酒,必行尽着精壮先享用,有剩余的才轮到老弱。但有天灾,必会先行舍弃老弱,是也不是?”

    “正是。”丽隗面有愧色。

    “可千百年过去了,我华夏民族繁衍生息,论及人口数量则远在你们草原诸戎之上,何也?”

    丽隗一脸的迷惘,沉思了一会有所悟道:“那是因为我们在草原上流动放牧,随时都会面临狼群野兽与敌人的袭击,老弱难以保护自己呀!你们筑城固守,自然可以防御野兽和敌人的劫掠了。”

    “王妃果然敏锐。”召伯虎微微点头:“王妃可曾想过筑城定居?”

    丽隗目光一闪:“筑城定居?”

    “对,就像孤竹国一样。他们如你们无终部一样,曾是游牧民族,于两百年前筑城定居,国人牧耕两兼,又被殷商封为藩国。如今,孤竹人半耕半牧,日子可比携帐篷游走的你们无终部好多了。”

    “可是,”丽隗虽说有些兴奋,却还是满脸的不敢想,“卫君还不知能不能接纳我们,如何能得寸进尺地又想在此处筑城定居呢?这……不会太过分了吧?”

    召伯虎摆摆手:“无终部于此处筑城定居,恰可与孤竹国双城呼应,形成一个新月形的缓冲地带,以应对西北面草原诸戎的冲击。我想,卫君会赞同此事的。王妃尽可先行准备。”

    “这……”丽隗感动得无以复加:“非亲非故,召相如此援手,我部该何以为报?”

    召伯虎扶起她来,声音低沉:“你是子良的表妹,怎能说非亲非故?子良生前未能成全之心意,虎必要帮他完成。王妃莫要挂心……”

    丽隗抬起头来,这才发现召伯虎比之第一次在土长城见时,两鬓已增添了几许斑白,清俊的眼窝也内陷了不少。显然,表哥的死对他的打击之深是难以想象的。

    “召相……”丽隗喉头哽咽了。

    还只是远远望见朝歌的城墙,召伯虎一行便被扑面而来的悲怆骤然淹没了。

    通往朝歌的官道两边,摆放着无边无际的祭品香案,飘动着瑟瑟相连的白布长幡。

    近前,朝歌城门墙上垂着一幅与城墙等高的挽诗,战车大小的黑字两三里外便触目惊心,上云“国维摧折”,下云“长城安在”。

    召伯虎大惊,立即飞马上前赶到城门外的灵棚内,果然看见密叔守着隗多友的棺柩正在等他。

    密叔说,卫侯和听了他的禀奏,放声恸哭,亲自出城郊迎隗多友之灵柩,命在城外摆下灵棚以待召公归来。而卫人皆感念当年隗多友保卫朝歌,平定隗戎之不世功绩,得知他并非降敌,而是为国捐躯,人人伤恸,三五日间纷纷于朝歌城内外聚来路祭……

    “卫人终不忘子良也!”召伯虎既感动万分又莫名哀伤,霍然起身道:“我现入卫宫与卫侯商议子良之后事,尔等好生护灵。”

    一路悲声中,召伯虎进入卫宫,拜谒卫侯和。

    见到召伯虎的第一眼,卫和的内心就不由自主地震颤了一下。这还是当年那个名满京都的“第一美男”吗?须发灰白,形销骨立,眼窝深陷,昔日英挺的身形已现佝偻……就在那一刻,卫和强烈地意识到,召伯虎真的老了。

    厉王姬胡即位时不过十二三岁,如今已二十七了,十五年之间,召伯虎全副身心地运筹着王朝政事,从未在五更之前走进过寝室。大周通例,官员奉事五日歇息一日,此所谓“五日得一休沐”也。

    可姬胡知道,卫和也知道,召伯虎自从做了丞相,除了确实生病,从来没有歇息过一日,纵是火热的年节,都守在政事厅不敢离开也不能离开。召伯虎只有一个心思,相府需得一肩挑起千头万绪的政事,好教周王全力谋划中兴王朝之道。

    十五年倏忽而过,当年那个玉树临风的翩翩公子不知何时悄然蜕变成一个须发斑白的四十二岁的中年人了。好友的死更是抽走了他身上仅存的生气,如今的召伯虎,是肉眼可见的衰老。这种衰老,是瞬间转换的,而不是循序渐进。

    想到此,卫和忽然有些心酸,眼角湿润,话语也变得无比地柔软与谦和,对于召伯虎之请无不顺从。

    正如召伯虎所料,提及无终部定居一事,卫和想也没想一口答应了,立即下书:“许无终部于故隗戎草原择佳地筑城定居,为我卫国藩属之国。”

    什么事都是先易后难,召伯虎故意在无终部一事之后再提及隗多友之后事,本做好了要费一番唇舌来说服对方的准备。不料卫和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

    “寡人之意,先将隗将军之灵柩迎入卫国宗庙供奉七日,之后以上卿之规格出丧,葬于先釐侯之侧。不知召相意下如何?”

    “这……”召伯虎颇有些惊诧:“王书已下,罪名未洗,君上如此这般,不怕惹来责难吗?”

    他的顾虑是有道理的,毕竟王书已明定隗多友叛国之罪,此番回京自己虽然为好友洗冤决心似铁,但也没有必然成功的把握。如果卫和这边公然以这种方式为隗多友举哀治丧,会不会得罪了天子?所以纵然召伯虎心内感佩,亦不得不提醒对方理性从事。

    “黑即是黑,白即是白,是非曲直事实公论,无有可折中之处。”卫和的回答斩钉截铁:“寡人已上书天子,自请承担边军战败之责,为隗将军正名。至于入宗庙,入葬卫国先君陵侧一事……”他沉吟了一下,瞟了一眼召伯虎:“相国自然知道其因。子良兄虽为隗姓,但究其实乃是我卫和之兄长,先君之骨血,虽说灵位不能供奉于宗庙,但灵柩终要在入葬前与列祖列宗晤得一面,再长伴于先君之侧。”

    召伯虎长吟一声,热泪横流,离席深深一躬:“虎代子良谢君上包容之胸怀。”

    “召相请起。”卫和赶忙离席扶起他:“说起来,也是寡人心胸不够宽阔,这才致使兄长多年去国离乡,最终客死塞外。如今想弥补,已是晚了……”www.ya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