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截止今日,总筹得现银六百二十万两,黄金四十万两,各类抵价赔款财物一千二百万贯余。”
“官家,这样不行啊,光是五千万两白银,在各州募集就需要不止两月,何况汴京乎?
何况金人在汴京城外虎视眈眈,如今我们已经交换了人质,不若谴使,让金人先行撤回,以表诚意?”
“官家,臣认为当停止赔款,让金人修改盟约,如今……”
“呸!若是你觉得可以打,你去领兵如何?……”
嘈杂的声音让赵桓感觉有些头疼欲裂,心中对于那个抛下皇位跑路的赵佶,恨到了极点。
如果不是赵佶,他何必面对这些?如果不是李纲,他一跑路,何必被困在开封府,何必签这赔款盟约?
“诸卿无需担心此事,朕已经谴人与斡离不商议,其派使回复已经同意。
只要肃王和康王交换完成,他们就会开始回撤。”
听着赵桓的话,顿时堂上主和的军将都已经兴奋的庆贺起来,如同打了胜仗一样,只要金人走了,对于他们来说,丢了一个肃王算什么?
李邦彦趁机上前合手一揖,开始奏唱。
“此次姚平仲擅自夜袭激怒金人,幸得官家及时处置,处理了让金人不悦的李纲种师道,这才平息了金人的怒火。
官家又一次守住了东京,为百姓换的了生机,此功,当属官家,臣为官家……”
李邦彦话还没说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就传来,这不禁让众臣看向了门外,打断了李邦彦的话。
随着殿外专属的传话窗口被打开,一名门口的内侍听完后快步跑到殿前,和当值内侍都知耳语了几声,递给了他一个小信纸。
顿时内侍都知小跑上台,在赵桓耳边轻声奉告,赵桓一听不禁色变,面带溫色的看完手上的信纸,随后看向下方。
“诸卿,宣德门殿前诸班来报,外有太学生等数百人跪地请愿。
他们言及京城财不及万万两,金国人根本没有诚意和谈,只是为了为难朝廷罢了,等待积蓄实力,里应外合重新进攻。
又说朝廷中有小人作祟,罢免抗金大臣,只是中了金人离间之计,他们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官职,坚持抗金到底。
还要求,要求罢免李相,白丞,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言及你们庸缪不才,忌疾贤能,说你们求和是和金人商议好的。”
“嘶,官家,臣冤枉啊!这是诽谤,这是诽谤啊!”
“官家,这是逼宫!这是他们在逼宫,官家,当速速派军镇之!”
“不可!此为民意也!且太学学生忧心国事,上书更是开言明说,若是镇之,岂不说明陛下是关闭言路之昏君。
官家,臣观之金人最近也有驻防等待之意,想来也是因为您求和心切,不忍百姓受苦之心让金人认为可欺,当恢复李纲右相之职。”
“不可,若是李纲复职,必有大锅……”
眼看下面又吵了起来,赵桓看向白时中和李邦彦,他们两个和自己基本一心,两人当即上前开解。
在驳斥了恢复李纲职位的说法后,两人又称太学生上奏不合礼制,请赵桓稍加安抚,不必理会,自然就停歇了,诸臣也没再讨论这事。
朝会结束,赵桓宣布退朝,自己向延福宫走去,群臣在殿中舒展筋骨后也准备下朝。
“老夫倒是要看看,哪个敢如此造谣,说老夫为奸臣。”
“老夫同去!”
众臣散朝后,走在宫内议论纷纷之间,就看一脸气愤的李邦彦纠集着刚才被弹劾的白时中等人,向着宣德门方向走去。
只是还没走几步,就听着一阵鼓声传来。
这鼓声最近他们经常听到,大臣们瞬间面色大变,因为声音是从宣德门方向传出的,其代表的,就是殿前诸班正在集结抵御。
“怎么回事?”
“金人打过来了?”
“哎哟,这可是内城啊,怎么可能金人直接攻入?定然是有人谋反啊!”
“何都知!何都知!官家在哪?”
骚乱之中,李邦彦等人一脸慌乱的看着禁军统领王宗濋带人正呼喊宫内的太监首领。
“王统领,怎么了?”
“宫外集聚请愿民众愈来愈多,乌压压一片,已经隐有失控,某要去问问官家示下。”
“这是逼宫,这是谋反!应当请官家谴兵镇之!”
“诶,不可,这只是百姓愚昧罢了,老夫去与他们言说。”
李邦彦虽然愤恨这群人居然以自己为攻击点,但还是决定出面刷个存在感,好给赵桓分担点压力。
听了李邦彦的话,王宗濋也没再说请示赵桓,显然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只是,他们显然有些过于乐观了。
宣德门外,被鼓舞的百姓愈来愈多,本来现在城外就不安全,百姓们不能出城,没事干憋着在城内就没事做。
现在听说有人为带领汴京守城有功反而被贬的李相请愿,顿时闲着无聊的,看热闹的,甚至不嫌事大的,还有大部分真的是为皇帝和谈赔偿不满的百姓,纷纷聚集请愿。
整个宣德门外的皇城大街,人声鼎沸,随之而来的小贩穿插,太学生们人来疯发作,开始给百姓们进行讲解,顿时舆论开始朝着和谈就是亡国方向发展。
陈东等人跪在宣德门外,见宫里迟迟没有回信,也有些泄气,这种不响应的态度,他们还真无解,毕竟不能就这么起冲突吧?
“少阳,那个是李相?”
“嗯?还真是那个奸贼!”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