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03 重机枪的独特战术 杀戮之歌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击目标。

    前沿炮兵观察哨将鬼子炮兵阵地的一道道消息传递回来。

    十门六零迫击炮迅速校正过射击诸元之后,在沈泉的命令下开火。

    轰隆——

    十门六零迫击炮展现出相当强劲的威力,炮弹在鬼子后置的火炮阵地区域炸响。

    指挥着开炮的沈泉从望远镜中见到了这一轮炮火取得的成效,一面叫好的同时,一面在心底心疼着:

    多好的火炮呀,要不了多久就姓沈了,可千万别炸损的太多了!

    要不是条件不允许,沈泉甚至想一炮不放,直接将那十几门火炮完完整整的缴活下来。

    当然,实际的情况是,那基本没有可能。

    小鬼子又不傻,你不炸他的火炮,他就拿火炮轰你。

    为了不让火炮被八路军缴获,小鬼子在最后关头甚至还会集中将火炮炸毁。

    所以想要完完整整的从鬼子手枪缴获一门没有被损坏的火炮,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而此刻沈泉要做的,就是挑战这个难度。

    十门六零迫击炮,一轮炮轰下去之后,鬼子的火炮阵地遭到沉重打击。

    原本正在朝着两翼八路军阵地开炮的鬼子炮兵们,被炸得七零八落。

    此时,若从上帝的角度俯视下去。

    由于鬼子中队的火炮,先前在掩护主力部队向中山村进攻。

    此刻那十几门火炮与日军主力稍微脱离了一段。

    有两百多米的距离。

    留在十几门火炮周边的,只有不到一个中队的鬼子。

    先前沈泉指挥的一轮炮轰,又让鬼子的火炮阵地暂时陷入瘫痪。

    趁着这短暂的间隙,两翼坑道里,离鬼子的炮兵阵地较近的战士们在指挥员的指挥下,突兀地冲出坑道,向着鬼子的炮兵阵地发起强攻。

    眼见到了第二部——抢夺炮兵阵地计划。

    沈泉下令,让村头区域的战士们不再留手,全力出击,压制日军的火力。

    早就埋设在隐蔽之处的六挺重机枪突然露头。

    作战的主旋律不再围绕在那几门六零手迫击炮上。

    战士们手中大量配备的五零小炮,同样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杀伤力。

    枪榴弹小组装备发射的枪榴弹,同样在这场战场上打出了风采。

    往往能够迅速且精准地打掉鬼子掩护步兵冲锋的机枪火力。

    至于率先进入村头的两个中队的鬼子,在战士们借助强有力的近战武器的火力突袭一下,此刻伤亡早已经超过七成。

    老鬼子松田对此却是没有预料。

    他认为自己的先头部队正与八路军打得火热。

    可以趁着八路军被纠缠,率领主力一举拿下中山村。

    于是在松田大队主力部队向着村头工事冲锋,正跑在半道上的时候。

    沈泉安排在村头的六挺重机枪。

    外加上三十多挺轻机枪。

    还有五零小炮、六零迫击炮的火力。

    一起朝着迎面过来的鬼子倾泻下去。

    这种淋漓尽致的作战不要太爽。

    一眼望过去,大片的鬼子一股脑的冲过来。

    由于有两翼八路军的火力压制,眼前的地域有限,地势开阔。

    鬼子根本来不及拉开散兵线,也没有任何掩体可以作为依托。

    双方交锋骤起。

    完全可以说是八路军对日军单方面的火力屠杀。

    二营架设着轻机枪的战士们,平日作战大多都是以连续的长点射方式射击,以寻求较高的命中率,来消灭敌人。

    此刻哪还顾得上这么多?

    眼见着鬼子如同潮水一般涌过来,直接架着轻机枪进行不间断的连续快速射击。

    机枪以每分钟将近两百发的速度疯狂喷吐着火舌。

    弹夹里的子弹不断射空。

    不断换弹夹,填充弹药的弹药手忙得满头是汗。

    第二弹药手则是掐表计算着时间,每到两分钟的时间,迅速拿出备用枪管,将轻机枪已经打得滚烫的枪管换下来。

    保证机枪可以继续投入作战。

    飞射的子弹尽量朝着班组集群的鬼子倾泻下去。

    如此火力打击下,战士们在村口布设的防御工事,此刻竟像是无底的深渊,不管有多少鬼子,都照单收下性命。

    看着日军部队迅速出现的惨烈伤亡,后方指挥的鬼子大队长松田目眦尽裂。

    他当即意识到,自己先入村的两个中队的士兵,此刻怕是已经凶多吉少。

    扭头又察觉到坑道两翼八路军部队的进攻,企图夺走帝国中队的火炮。

    松田紧急调整部署,喝令后卫部队迅速回援,支援炮兵阵地。

    夺下火炮之后,借助火炮轰击中山村村头区域。

    将八路军布设在村头的强悍火力工事全部摧毁。

    看眼前的样子,两支入村的先锋中队已经被八路军吃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