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2章 张邦昌:秋后,总是要算账的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厅中就只剩下赵福金与齐国两口子。

    齐国微微一笑:“老爷,我与茂德说些体己话,不如你先去在这王府中转转看看、赏赏风景如何?”韩嘉彦知道这皇族的长辈和晚辈之间要说些比较敏感的话,而八成与自己的孙女儿韩嫣及王霖有关。

    韩嘉彦便打了个哈哈,起身道:“也好,你们先聊,我去散散心,一会在府门前汇合便是。”待韩嘉彦的身影出了厅,齐国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

    她扭头凝望着俏面平静的茂德帝姬赵福金,澹澹道:“茂德,你可是大宋当朝公主,身份贵不可言,怎么能与一个已婚外臣如此亲密,擅自出宫与他……私会?”私会?

    赵福金心中暗暗冷笑,你怎知他在宫里数日,就住在我的宫苑,同床共枕早已有之,若非他怜惜我的身子,怕闺房之乐也有几回了,我出宫来与他相聚又能如何?

    但这话终归是不能说出口来的。

    “皇姑祖,您这是在教训茂德么?”赵福金轻道。

    “教训谈不上,本宫只是提醒你,你是当朝帝姬,官家亲女,礼法煌煌,切不可因为一时冲动而失去大礼,堕了皇家颜面。”赵福金轻笑一声:“皇姑祖,其实也不瞒您,当然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我在当初王霖闯入高求府冒死救我脱险时,就已经……后来,我求父皇赐婚,王霖得知消息后立时向你们韩家求亲,与韩嫣成亲。严格说起来,还是我促成了韩嫣与王霖的美好姻缘,是不是?”齐国沉默了一下。

    赵福金说得都是事实。当初若非她求赐婚的事儿推动着,而王霖又不愿意尚公主,这才急匆匆与韩家结亲。

    “换言之,韩家与王家结亲,从一开始就是利益互换,这一点皇姑祖不否认吧?”

    “那又如何,如今我嫣儿嫁得其所,夫妻俩恩爱和睦,这就足够了。”赵福金笑了:“我知王霖甚喜韩嫣,他与我说,他与韩嫣算是……先婚后爱?”赵福金眉目间泛起一抹异色:“我能看得出来,他对韩嫣是真的敬爱有加,所以,皇姑祖你也莫要担心,我绝不会求父皇逼迫霖郎休妻另娶,而即便我这么做,霖郎也是断然不会同意的。”齐国如释重负。

    她知道赵福金在赵佶心目中的位置,皇女中无人可及。若是赵福金使些手段,若王霖态度再不坚决,说不定官家就会下旨赐婚,命王霖休韩嫣另娶茂德。

    到了那时,不但韩家的颜面扫地,她的这个孙女儿,这辈子就算是毁了。

    齐国由此态度就缓和了些:“茂德,本宫知晓你最近在宫里伤情难耐,也知你早就相中王霖,一时定难以忘怀,可毕竟王霖已婚,事实不可逆,若我是你,就不妨放开心胸,另谋归宿,这样,于人、于己都是功德无量。”

    “我是无法忘怀……这半年,我险些是死了的。”赵福金轻叹一声:“这回我与王霖在宫里重逢,这几日我也想得通透了,我宁可不当这个公主,也绝计是要随在他身边的。”齐国大惊失色:“茂德,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皇姑祖,有些事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如恽王谋反的事,你们外头人只知父皇早有防备,暗中调王霖来率军平叛,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若非父皇遣九弟为迎金使,而九弟又因一时玩闹、绕行河北,王霖就不会前往大名迎接九弟,也断然不会发现恽王外戚在大名府的谋反实证,更不会因九弟几句无心之言,揣测父皇和太子哥哥处于危急险地……”

    “所以,此番若非王霖力挽狂澜,兼又心思缜密,还有天意促成的因素,此刻太子哥哥与父皇恐怕……一场剧变起于后宫,后宫内卷又能存活几何,都不可知的。”赵福金的话虽然轻描澹写,但听在齐国耳中却如同惊涛骇浪,她长眉勐挑,冷汗津津:“茂德,竟如何凶险?恽王……本宫着实想不到,他竟隐藏这般深!”

    “王霖说得对,大宋若再这般君臣离心,上下离德,朝纲失范,亡国也指日可待。若大宋都不存了,我这个公主又何以依附?所以,我也不过是想给自己找个归宿——也不会与韩嫣姐姐争夺什么正妻之位,皇姑祖放心便是。”

    “可你们……”齐国公主搓了搓手:“皇族颜面,大宋礼法,你若嫁王霖,这情何以堪?”

    “若能与君长相厮守,此生无憾,不要名分也无妨。”赵福金慢慢坐直了腰板:“从今日起,我将封锁宫苑,与世隔绝,待他接我出宫的那一日,至死不悔。”齐国呆了呆,面上泛起不可思议之色。

    她这一辈子自出阁就嫁给了韩嘉彦,本身婚姻也是政治婚姻,作为皇族与大臣的联姻而存在和维系了这么多年。

    她未想到赵福金竟对王霖情深至此,也没想到一个大宋公主竟能坚决至此,甚至连公主身份尊荣都可舍弃。

    她无法理解这种情愫。只是她再觉得赵福金离经叛道,此刻也不忍再说什么了。

    这是一个可怜、执拗又蔑视礼法的孩子。齐国轻叹一声。……王霖匆匆进宫。

    延福宫外聚集着大量的朝臣,三五成群,焦虑等待。而皇帝和太子,还有张叔夜、李纲、吴敏三人,都在御书房内商议善后之策,至今也无个章程。

    王霖缓步走来。几乎所有朝臣都退避三舍,向他投来复杂的注视。震撼者有之,但更多的是畏惧以及敌视。

    王霖面不改色。他知道,自己连番所为,尤其是这次,当殿诛杀新科状元秦桧。

    如果算上裘人杰和慕容彦达,还有蔡京、童贯这些,死在他手上的文臣已有多人。

    尽管他累立盖世功勋,但却也成了文官心中排斥的孤臣,甚至是幸进佞臣。

    换言之,他现在朝中,只有威,没有望。待朝局稍定,定然会有潮水般的言官汹涌而起,对他展开狂轰滥炸。

    王霖也觉无所谓。他做人做事向来只求问心无愧,不求面面俱到。而实际上,如他今日之权势地位,若他如张叔夜般八面玲珑交好士族文臣,估计赵佶可能还好些,太子赵桓是绝对睡不安稳的。

    出仕两年,他对大宋已尽心尽力。他苦心竭虑的,还是为了数年后的抗金大业。

    他时下没有精力参与朝堂党争,以及所谓的执政理念之争。但不管怎么内卷,内耗,至少在大局上,宋廷现在不能乱。

    否则,历史的大势不会改变,但细节一定会偏移,说不准金人入侵会提早到来。

    王霖心念电闪,径自入了延福宫。在宫门前,他发现了跪在宫苑中的吕颐浩、张邦昌、白时忠、曹锟、顾大川等七八人。

    吕颐浩伏地不起,肩头轻颤,估计已经跪了许久。王霖扫吕颐浩等人一眼,心道:若是恽王篡位成功,那么他们就是从龙之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