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三十一章 可怕的能量转化新项目计划会议科罗特 我问心无愧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王浩院士是准备开启新的研究,也会对于实验装置进行重新设计制造,原来的实验就可以暂停了。
    安全就有了保证。
    另一边,高能所的田桂林院士也知道了消息,他直接忽略了什么空天母舰动力技术,心里只想着参与王浩的研究。
    然后,选择困难症出现了。
    “我是做超光速粒子实验,还是粒子湮灭实验?”
    “一口气两个项目啊!”
    “但肯定只能参与一个,也不可能有精力顾及到两个……”田桂林顿时有点郁闷,他还是决定听一下新实验内容。
    万一比超光速粒子更有前景呢?
    在新的研究中,核物理所和高能所是不可或缺的,高能所要负责中子控制以及能量检测部分,核物理所则要负责核反应堆维持、核辐射安全保证以及相关设备设计制造等工作。
    王浩的研究组,也代表了湮灭力场实验组,可以提供强湮灭力场技术,同时,是负责项目的一方。
    在确定两个机构参与以后,研究组很快拿出了草拟的设计方案。
    这份设计方案就只有实验设备的大致组成部分,细节多一点的是湮灭力场装置以及能量控制区域,核反应堆、磁场以及中子控制等部分,就需要其他两个机构一起研究才能定下来了。
    虽然只是草拟的设计方案,但也可以提交上去了。
    因为后续还要召开会议进行讨论,有了基础的设计方案,就可以提交并到会议上做报告,至于一些细节问题,因为不牵扯到无法突破的技术难题,后续都是可以解决的。
    研究组提交报告的速度非常快。
    上级部门的审核速度也很快,决策部门看到了王浩的急迫,同时,他们对于所谓的‘空天母舰动力技术’,也确实非常感兴趣。
    会议时间很快敲定了。
    ……
    在研究组准备新实验项目的同时,国际上也发生了非常重大的事件,就是阿迈瑞肯确定了新的决策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号竞选人成功当选,成为了最高决策人。
    很多反对者都认为二号竞选人的当选,和王浩研究组发布的论文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有论文的支持,导致一号竞选人在‘科技支持’方面一败涂地,才以非常微弱的劣势输掉了竞选。
    但不管怎么样,结局已经定下来了。
    当成为新的决策人以后,就有很多的事务要处理,提拔了一系列的管理人以后,新决策人马上把目光看向了科技支持方向。
    现在每一个人都知道科技研发的重要性。
    当失去了科技上的领先优势以后,好多领域就开始不断地走下坡路,也就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他们必须要在前沿科技上实现赶超。
    这也是新决策人的竞选纲领,他也践行了自己的口号,第二批面见的人物就是一大堆的实验室负责人以及顶尖学者,同时快速聘任了十几个顶尖学者作为科技顾问。
    在面见的科学家群体中,最受重视的就是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的代表,恩波利-库博以及科罗特-詹姆斯。
    新决策人还特别组织了一场会议,参与者包括一些顶尖的物理学家、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的代表以及军方相关的研发人员。
    但是,会议讨论的不是强湮灭力场技术,而是反物质研究。
    在竞选的过程中,反物质就是科技支持话题的核心内容,谁不确定反物质的研究是否正确。
    如果是一号竞选人当选,肯定会大力支持反物质的研究,新决策人没有表示对反物质的绝对支持,还认为一号竞选人发展科技很失败。
    现在新决策人组织召开反物质的会议,也是希望能讨论个结果--是否要对反物质的研究进行支持?
    是否要确立一个反物质的研究项目。
    即便王浩发表了论文,认为爆炸实验中不存在反物质,出现的纯能量是湮灭粒子造成的,但还是有很多科学家支持反物质的研究项目。
    原因很简单--
    利益!
    很多科学家都从事反物质的研究,若是开启一个反物质研究的大项目,其中牵着多少的利益?
    有多少资金支持?
    至于是否会有成果,他们倒是不担心,因为只要研究就会有成果。
    即便最后证明反物质不存在,同样也是成功,科学领域就是这样的,巨大部分科学研究的投入都不能转换成应用技术。
    在一众科学家群体中,科罗特-詹姆斯并不突出,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力,但他是项目组的首席实验物理学家,还是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我认为,科技支持的重心,应该继续放在强湮灭力场技术上。”
    “强湮灭力场技术,可以从直流方向上去研究,最终,希望能研究出一种以金属超导为基础的‘直流湮灭力场’技术。”
    科罗特-詹姆斯的发言,从理论以及现实角度出发,论证了直流方向研究是强湮灭力场技术提升的方向。
    他还拿‘大批量生产磁化材料’做例证,“我们做了很多的讨论,只依靠交流技术,只能制造出强湮灭力场薄层,根本无法用于大批量生产。”
    “很多证据表明,湮灭科技公司的技术基础是直流,是金属超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