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杨昭没有急着进关,在函谷关外的高坡上,等一个可以混进去的机会。
    大概半个时辰后,一队十多人的流民,出现在他们眼前。
    战争是最容易产生流民,会让一些百姓,流离失所,特别是洛阳被烧了一半,不知道会产生多少流民,现在那些流民,竟然要到关中去。
    杨昭继续看向下方,只见士兵对流民的检查很随意,十多人轻松地走进函谷关。
    “董卓的人,那么容易放过流民?”方锐惊讶地问。
    杨昭想了想道:“董卓想得到人口,流民会为他们带来人口,可以用来补充兵力、开垦荒地等,关中的人口应该不够他们发展壮大,才会接纳流民,看来李儒准备改变以前的做法,想在关中扎根发展。”
    战争时期,人口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比如以后的刘备,带走了全部新野百姓,用来抵挡曹军的追杀,只是目的之一,另外一个目的,是他的发展,需要这些百姓。
    人口的问题,永远是最重要的。
    杨昭又道:“看附近是否还有流民,我们混入其中,蒙混过关。”
    “这个方法好!”
    方锐说道。
    他们离开这个高坡,到外面寻找流民。
    他们很快又发现了一队流民,大概有五六十人,同样是被战争影响,流离失所,只能去长安谋取出路。
    要变成一个流民,没有多少技术难度,把自己变得狼狈一点即可。
    杨昭二人藏起所有武器,把衣服弄得破破烂烂,头发凌乱,满脸的脏,还做出一个虚弱无力的样子,很快混入到流民队伍里。
    跟随着这批流民,来到函谷关外面。
    杨昭和方锐二人,混在中间,很快有人来检查,但是检查比较随意,连他们身上藏着的武器都无法发现,顺利地通过函谷关。
    到了里面后,杨昭想离开的,但离不开。
    因为这些流民是董卓战略的需要,一进关隘,就有士兵来管制,已经有两千多流民集中在这里。
    他们不想暴露身份,只能听从安排。
    数百个士兵,把他们两千多流民集中起来。
    也许两千是一个批次,人数达到两千了,会被送去长安。
    杨昭他们刚到来,就被西凉士兵带走。
    第二天中午。
    终于来到长安城外。
    所有的流民,还不能进城,但是在城外搭建了数十个大棚,也有士兵在大棚旁巡逻、看守。
    刚来到这里,他们还能分到一碗粥。
    “董卓对流民的管理,做得还不错。”
    方锐低声说道。
    杨昭道:“应该是李儒的手段,董卓那个大老粗,还考虑不到这么多。”
    方锐喝了一口粥,又道:“想不到我们也会变成流民。”
    确实想不到,为了混进来,连流民都做了。
    杨昭往身后的长安城墙看了看,又道:“长安就在眼前,但现在不是进去的时候,等今天晚上再说。”
    等到晚上,月黑风高的时候,才方便行动。
    ——
    长安城内。
    “回相国,我们接纳了一万多流民,明天我会正式在流民中征兵。”
    “预计的第一批,能征收三千人。”
    “根据徐将军从函谷关带来的消息,陆续还有流民要进入关中,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的根本。”
    李儒汇报最近的工作情况。
    董卓坐在一旁,问道:“粮食如何了?”
    李儒说道:“离开洛阳的时候,我们从世家手中,抢到不少钱粮,粮食暂时不缺,等到接纳的流民多了,我们可以在关中大范围开垦荒地。”
    董卓微微点头,随后又问道:“其实有一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何我们会失败了?”
    李儒沉默了一会。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十分复杂。
    “是我的考虑不周,也是相国做得不好。”
    “我们都做错了。”
    “接下来在长安要做的,必须有所改变!”
    “还请相国告知下面所有将士,把以前那一套尽可能收敛,不能再横行无忌,欺压百姓,否则我们会连长安也守不住。”
    李儒说的也是事实。
    但是他们本性如此。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霎时间要收敛起来,还没有那么容易。
    董卓说道:“文优说得对,该收敛的时候,还是得收敛。”
    李儒可惜道:“如果能早点考虑到这一点,我们还不至于这样。”
    他们谈论正事的时候,董白依旧在附近偷听。
    “为什么,还没有明光的消息?”
    董白一直希望,杨昭回来找自己,她愿意不顾一切地随杨昭私奔。
    但是偷听了那么多次,祖父他们一直不再提杨昭。
    那些联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