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八章 材料难题公开三大成果核聚变研究的强心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环保主义者还是只是其中一个问题。
    因为牵扯到核试验,再加上大型的叠加力场设备,研究的风险是很大的,住在周边的民众必定会非常不满。
    他们不考虑环保问题,也会考虑安全问题。
    总之,问题很多。
    湮灭组织想正常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研究,就必须要获得更多决策者们的支持,获得更多机构的支持,还需要很多官员帮助解决问题。
    等等。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发布的信息,以及布来恩接受采访的报道,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重大关注。
    强湮灭力场内置核反应堆,听起来就非常不可思议。
    舆论上到处都是议论。
    普通人感叹技术的高端,对于强湮灭力场技术、叠加力场设备以及相关的研究有了更多理解。
    同时,就像是湮灭组织考虑的一样,有很多实验基地周边的民众,自发到实验基地附近进行抗议。
    他们对于自己居住地周边进行核试验非常不满。
    当然也少不了环保主义者进行抗议,他们拉起的横幅甚至写上‘布来恩要毁灭地球’、‘保护我们的地球’之类的标语。
    有的则是要求湮灭组织换个实验基地,比如换到某个不知名的太平洋海岛,反正只要不影响他们就好了。
    各个参与研究的国家、机构以及学者的反应是不同的。
    他们非常支持研究继续展开,因为他们看到了技术赶超王浩团队的希望,叠加力场内置核反应堆,听起来就知道非常的高端。
    “布来恩走对了方向。”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研究才是正途,格鲁姆湖计划说什么升阶材料……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内置核反应堆,制造极致湮灭力场,王浩团队肯定就是这种技术吧?”
    “怪不得他们能够制造那么高强度的湮灭力场!”
    “赶超的机会近在眼前!”
    ……
    国内外舆论都在讨论相关问题。
    国内媒体也做了很多报道,只不过新闻更倾向于报道环保主义者、报道湮灭组织实验基地附近的居民,舆论则倾向于谈论高端的技术。
    很多记者都希望能够采访到王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浩并没有接受采访的意愿,也不打算就技术方向问题谈些什么。
    他非常的忙碌。
    核聚变装置设计工作进展顺利,好多的细节性设计问题已经解决,同时也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就集中在材料上。
    “我们需要耐高温能力更强的金属。”
    “密封材料也是个问题,现在的密封材料很难经受高温和特殊的中子撞击……”
    “外层的超导材料,也需要承受高温。”
    “内置磁场……”
    多种材料问题堆叠在一起,每一个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王浩和科技部门沟通了一下,随后决定召开一个专门的材料会议,邀请参与的机构包括航空材料院、科学院材料所、首都大学基础材料实验室以及核工程材料中,等等。
    这次会议的参与学者,每一个都是重量级的,大部分也都参与了核聚变装置设计工作。
    在会议开始之前,学者们就讨论着核聚变的设计工作,尤其是至关重要的材料问题,“现在碰到的问题就没办法解决。”
    “我们组已经做了详细的数据分析,需要的金属熔点最低也要超过5000摄氏度。”
    “密封材料是个大问题,橡胶根本不可能,太容易干裂、老化了,我们也考虑过其他复合材料,但都不符合要求。”
    “这些都是没办法解决的。”
    “即便是国际上最
    高端的材料,都不符合要求。”
    “哪怕是航天器上使用的,都达不到这种标准,我感觉设计已经到这里结束了。”
    “不过比预想的强太多了。”
    “现在项目进行到这里,也算是为未来打基础了,如果能解决一个个材料问题,就可以重启项目……”
    “……”
    在众人的讨论声中,主持会议的周志平主任来到现场。
    之后王浩也来到现场。
    王浩不是一个人来的,随行的还有汤建军、何毅和向乾生,甚至包括湮灭科技公司的王金路教授。
    王浩和前排的院士们握手。
    在寒暄了一番以后,他坐在了讲台座位上,而且不只是他一个人,包括何毅、向乾生、王金路、汤建军,也都坐在了讲台座位上。
    这时候,参会的学者们才注意到,会议室的座位布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