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这是什么逻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作。”

    “你说的都没有问题。”夏国斌果断开口,他被拒绝了很多次,只要王浩肯尝试就已经很满意了。

    ……

    夏国斌对于实验数据分析工作非常重视,第二天就把装有大量实验数据的硬盘交给了王浩。

    王浩把里面的内容载入电脑后,只看了大概有半个小时,了解个大致的意思后,就决定暂时搁置,以后有时间再去研究。

    这种数据分析工作,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花费几个月能完成,速度就已经相当快了。

    他还是做自己的事情,认真写着两份项目申请报告,一份是《进位判定算法的探索研究》,准备申请北疆省的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另一份是《质数分布概率研究》,申请北疆省的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省级基金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到月底,王浩也不着急就是慢慢的写,其他时间要么是做做锻炼、要么是去图书馆看看书,也增加一下知识储备,同时也能给研发任务带来灵感。

    三天后,王浩拿着两份申请,结合打印好的其他资料去了学校科技处。

    朱建荣和李明都在。

    这一段时间,学校科技处的工作最忙碌,总是有人来咨询基金项目的问题,也会有好多人来提交各种课题报告。

    朱建荣对于王浩申请项目还是很重视的,因为王浩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果,数学、计算机领域都有顶刊或顶级学术会议论文。

    这种级别的论文足以支持申请国家级的科研项目。

    朱建荣判断王浩申请个‘优青’应该没问题,结果他接过申请报告仔细一看,确实是和想的一样,是申请优秀青年项目,只不过是省一级的。

    他顿时满是惊讶的问道,“你确定吗?王浩教授,以你的成果,完全可以申请国家级的面上和优青啊!”

    “没必要。”王浩简单说了三个字。

    “没必要?”

    朱建荣很不理解,他还以为王浩不懂规则,马上解释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要比省一级划拨的经费多很多,同样的项目,也许能多一倍,甚至两倍、三倍,我看你的报告,经费预算只有……五万?这个计算机项目是……二十万?”

    “太少了吧!”

    李明拿过两份申请,翻开仔细的看,马上道,“这个经费要求也太低了。像是计算机研究项目,国家级优青,怎么也能有四十万往上吧?即便是数学项目,面上也能申请个十万。”

    王浩摇头解释道,“我仔细考虑过了,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我不需要太多的资金,这种项目,只要有就行了,反正也不是发给我,只是能报销而已。”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四十万的项目要分好几年,每年平均只有十万。如果一年时间完成研究,剩下的经费也用不到啊?”

    “……”

    “……”

    朱建荣和李明对视一眼,他们感觉王浩说的有道理……

    个p啊!

    其他人都是嫌项目经费少。

    这家伙则想着经费太多,对分几年下发不满意,还说什么经费不归自己所有?

    这是什么逻辑?

    。.ue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