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07 大宋反派(128)三更 大……  没你就不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两人又说了几句,桐桐便真的告辞出宫了。
    曹皇后看着桐桐的背影,心道:怪不得宫中之人提起雍王妃无有不喜的,也怪不得人人都说雍王妃对郭净妃多有维护。
    这般之人,谁能升起恶念?这般之人,与其交心乃人生大幸。
    桐桐重新回了灵堂,她问宫嬷,“娘娘熬药之后的药渣,你埋在哪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药渣?“范大人问过了,御药院送来的是汤药,药渣有他们的药童处理,老奴等未曾见到药渣。”
    “熬药是在嘉庆院熬的吗?”
    是!
    “熬药的器皿呢?一件都没有留?”
    不曾!连打破的药碗都带走了。
    “给娘娘擦过嘴角的帕子?或是喂汤药的时候有没有汤药撒出来,落在娘娘的衣服上?枕头上?被子上?”
    “这……范大人倒是不曾问过。”
    他当然不会问,因为这是娘娘贴身用过的。一则,他觉得这么做是冒犯;二则,是觉得就算是沾染上汤药,也无法分辨其药性,“所以,到底有没有这些物件?”
    “有!因着是娘娘的旧物,都收拾好了,还不曾焚烧。”
    “找出来。”
    是!
    不大工夫,果然找出一件里衣,两方帕子,枕头上确实有被汤药污染了的痕迹,虽然真的只指甲盖大小的一片。
    桐桐拿着闻了闻,心里皱眉,这是分辨不了药性的。她问说,“娘娘病重是否用过脂粉?”
    “是!娘娘怕官家来看望,污了圣目,因此……”
    怪不得呢,药味全被遮挡住了。
    桐桐问宫嬷,“熬药的炉子,可还在。”器皿带走了,总不能连小炭炉也带走吧。这熬药自来没有不溢出来的,只要溢出来过,就能找到蛛丝马迹。
    果然,炉子是在的。
    可隔得时间久了,味道极淡了。只靠这个,其实什么也证明不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开棺!可这个方向谁都知道,谁都不敢提。因为那是宫妃呀,是曾经的皇后,开棺验尸,这事不仅是现在要把脸丢给天下人看,更是要留在史册上被人嘲笑的。
    所以,便是桐桐提了,也没人敢叫开棺的。
    怪不得范仲淹破不了这个案子呢,在嫌疑人不能审问,证据基本都没有保留,又不能见尸身的情况下,这个案子谁能破?
    他是明知道郭净妃死的有问题,但就是没法子。
    可他还是坚持了,在朝堂上以死相逼,到底是把闫文应给流放了。
    桐桐看着郭净妃的牌位:世人只知你跋扈被废,只知你可能被害,但却有几人知道……因不想叫你冤屈的死去,有人曾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为惩处凶手不惜以命相胁。
    何等惨烈!
    她转过头,看着这些无用的物证:既然正的不行,那就得来歪的。
    心里过了一遍,她就喊自己带来的亲卫:“来人!”
    在!
    “带上证据,去开封府。”
    去做甚?
    “击鼓鸣冤!”
    咚——咚——咚——
    这三声鼓,惊动的何止是开封府,这是把整个京都都给震动了。
    雍王妃击鼓为郭净妃鸣冤了——
    雍王妃击鼓为郭净妃鸣冤了——
    雍王妃击鼓为郭净妃鸣冤了——
    满大街小巷,喊的都是这个。
    范仲淹匆匆的戴了官帽从后衙到前面来,看着桐桐,脸都气变色了。
    告状不是这样的!
    得先递状子,有冤情自然就接了,择日开审便是了。
    哪有这样的,什么话都没说就来击鼓了!
    鼓声一响,代表着天下不稳,冤情无处诉。
    怪不得到现在满京都都在流传着昔年柴郡主干过的事,这位只要一出现,就准没好事。
    都说过了,案子别插手,到底是找上门来了。
    范仲淹忍着脾气:“敢问王妃,可晓得朝廷律法?”
    桐桐看着他,“我跟在先太后身边,学的最多便是朝廷律法。”说着,就又道,“这不是大人你什么都没查出来,我知递状子你也不接,可我有证物,我能证明郭净妃是被人害死的。我击鼓何错之有?”
    范仲淹还没说话呢,枢密院就派人来问了,想问出了什么事了。
    这叫人怎么说?范仲淹没有言语。
    桐桐轻笑一声,也没搭理。
    瞧着吧,姑奶奶这次不把你们一个个的搅和的天翻地覆,咱就不算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