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盛唐风华(76)三合一(盛唐风华(76)更漏声声...)  没你就不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念了《管子》。”

    “管子上的哪一句呀?”桐桐一边跟孩子说着话,一边给孩子把外面的厚衣裳都脱了,顺势盘腿坐在地上,把孩子搂在怀里跟他说话。

    泽生躺在阿娘的腿上,头和脚都使劲的往下垂,他大概觉得这么好玩,就那么跟一张弓似得这么躺着,然后跟阿娘说话,“管子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记住了呀?!真好!晚上不吃柿子面饼,“……阿娘给你做个蛋饼吃,好不好?”

    好!嘴里应承着,蹭一下翻身起来,奔着里面就跑,“阿耶……阿耶……阿娘给儿做蛋饼吃,夸儿书念的好!”

    四爷从里面出来,就见桐桐在穿襻膊,真就先下厨给孩子做蛋饼去了。

    韭菜蛋饼转脸就做了一摞子来,把素炒的青瓜卷在里面,泽生抓着吃去了。桐桐跟四爷递了一个,“再吃点?”

    四爷接了,“怎么?接下来是要忙什么……还是被打发出京?”

    又被你猜到了!没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去慈恩寺去祈福。”

    四爷把手里的先递给桐桐,“没吃饱吧?”

    嗯!她一口咬上去,滋味难言。

    四爷又给她倒水,“这是好事呀,人家嫌弃你碍手碍脚了。该出头的你已经出头了,剩下的,你得静下来看看,看看宫里接下来会怎么表演。”

    就看着?

    四爷就笑,“人家也只让你看着。让你看着,自然也有人看着你,你不动则已,动了,就不会只在慈恩寺里祈福了!”

    桐桐狠狠的咬了一口饼,“那就看看!看看他们的戏怎么往下唱。”

    四爷眼里的笑意一闪,叫了秋实吩咐,“告诉宋献,叫他找张淮,把今儿的事宣扬出去。至于公主……对外就说,公主被罚礼佛去了!”

    是!这就去办。

    可自家的流言还没放出去呢,外面已有传言了,说是公主被罚了。

    宋献来禀报的时候,林雨桐若有所思,她不再耽搁,带着四爷和孩子,直奔慈恩寺。

    孩子没来过多少寺庙,看见什么都觉得新鲜。

    四爷带着孩子在寺庙里转转,桐桐真就在礼佛。她盘膝坐在蒲团上,静静的,一页一页的翻着经书。远处大殿里传来僧人的诵经之声,这声音隐隐约约的,听的人竟是心也跟着沉静起来了。

    寺里的和尚三车,俗家身份是尉迟敬德的侄儿,这会子公主来了,他被打发来支应。

    此人很奇葩,出去讲经必须得美食美酒和美人,缺一不可。这是个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和尚。

    泽生很喜欢这大和尚,天冷了,雪下来了。

    早早的,泽生起来就抓了谷子洒在地上抓雀儿去了。四爷和桐桐在屋里跟三车和尚一起品茶闲话。一抬眼看见顽童躲在一边抓雀儿的样子,雀儿几番试探,终于大胆的去吃了,却最终被他给扣在竹篓子之下了。

    就见这孩子蹲在篓子边半晌,又轻轻的把篓子打开了,那雀儿扑棱着翅膀又飞了。

    三车和尚就夸孩子,“小郎君天生一颗慈悲心。”

    四爷笑了笑没言语,于是,三车和尚每天都能看到公主嫁的小郎君撒谷子喂雀儿,然后抓住了,又给放飞了。

    一天、两天、三天,一直持续了两月,眼看这个冬天都要过去了,呼啦啦的一场大雪又来了。这天他又来找驸马辩论佛理,就见这个长着慈悲心的小郎君,叫人拿了一盆的谷子,在院子的撒谷子呢。

    这么一撒,周围的雀儿呼朋引伴的飞来了,院子里密密麻麻的落了那么些个雀儿啄食着谷子。

    这顽童又喊着,“再撒些,扬起来,往远些撒!”

    好些仆从一人一把谷子,朝雀儿中间扔。雀儿先是吓的扑腾腾的飞,见无危险,便又回来了。

    顽童又喊,“再撒——”

    于是,雀儿又飞走,又落下。

    如此再三之后,雀儿越来越多了,再撒谷子,听到动静不动反而站在原地等着。

    可就在这时,就听见这顽童喊了一声,“撒网!”

    哗啦啦的,一张网子从天而降,一院子的雀儿一网打尽!

    大和尚蹭的一下站起身来,就见这孩子一脸纯然的笑,还朝这边招手,“阿耶——阿娘——儿抓住雀儿了!”

    四爷招手叫他过来,“抓这么些雀儿干什么?”

    “叫人送到城外的粥棚去,熬了就能吃到肉了!不吃肉没力气!”

    大和尚就问说,“拿谷子去熬粥,不一样?”

    “那不是谷子,那是谷糠!”小顽童回了他一句,而后得意洋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的看阿娘,摇头晃脑的,“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可对?”

    对!

    大和尚便笑,夸道:“将门之后,果然非同凡响。”说着就跟四爷商议,“国公爷,老衲正缺一弟子……”

    不是出家,就是单纯的想教。

    四爷欣然允诺,“可!改日备上厚礼,带小儿拜师。”

    林雨桐也点头,这大和尚也是出身将门,且精通兵法和儒家经典,教孩子自是没问题的。关键是,此人是土生土长的大唐人,孩子的认知只有前瞻性还不行,从教养开始就得踏实起来。

    泽生有点好动,并不是一个能安静下来的性子。夜里好容易安生的睡下了,宋献来了。

    林雨桐起身去了外间,“长安城里……如何了?”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