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重踏征程(100)三合一  没你就不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林雨桐抬头看天,沿路得过二华县,那里是山,山区的气候不好说,局部暴雨说来就来,危险还真说不准。要是换个季节,她总觉得应该坐船走一趟的。

    四爷一看桐桐的样子,就知道她拿不准。因此就跟巴哥道:“那就坐汽车,明儿一早走。”

    成!就是贵点,一个人少说得十块大洋。

    栓子觉得这很便利,还道:“若是一直通汽车,其实也不算偏……”

    怎么说呢?如今这世道,汽车公司今儿能办,明儿又不能办了,说不准的事。遇上了就坐吧,也没更多的选择。

    就是咱家这三辆马车,咋安置?

    巴哥将马车给药铺送去了,之后要运药材之类的,这玩意还能用。或是人过去的时候,给捎带过去就行。

    就这么的,又糊弄的歇了一夜,天不亮就起来,坐客气去了。

    这车瞧着模样怪怪的,跟一截车厢按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了汽车轮子在路上跑似得。孩子可兴奋了,就愿意坐在前面的位置,看开车的司机。

    车上又没有玻璃,就那么敞着车窗。视野是相当的开阔,但土路,塘土飞扬的,车碾过去,那个滋味,别提了。

    长宁身上的白色土布褂子,都成了黄色的了。什么叫满面灰尘,看看彼此的脸就知道了。路况不好,颠簸的很,座椅又硬,颠的人屁股疼浑身疼。

    太阳一出来,那真是晒的都没处躲去。三四小时一停,下去方便吧!基本都是男人出门,很少见到带女人和孩子的。因此,桐桐和方云上厕所,那当真是不容易。

    至于吃的喝的,路过城镇也停,有点什么买点什么,胡乱的对付一口算了。

    长平是一天除了鸡蛋,啥也没吃。鸡蛋和水,这孩子凑活了一天。

    天黑透了,到站了。实在是累了,也别到处跑了,就在车站边上,找个住的地方吧。

    客栈就是院子,屋子倒是有。洗漱不太方便,但是擦洗一下是可以的。

    洗漱完了,咱吃饭吧。菜蔬这些,晚上就算了。

    问小二有啥吃的,小二粗声大气的,“有馍有红辣子有米汤,要不,咱还有粘面,美得很。再要不,一人来一碗搅团……”

    行吧,都有什么,一样来点,咱都尝尝。

    一端上来,这个粗犷呀!

    第一反应,不适应!

    四爷先抓了馒头,除了馒头,其他的吃的看着就觉得黏黏糊糊的。他吃不了黏黏糊糊的东西,馒头油辣子米汤,这个就能凑活。

    桐桐问人家,“有啥菜没有?”

    “菜没有了!”关键是晚上了,没想到还有客人呢!他就说,“有葱有蒜,还有蒜苗,要不,我拿些来。”

    这个吃了晚上都不用睡了,烧心!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咸菜也行。”

    哦!那有呢,芥菜疙瘩,我去端去。

    长平怎么吃的?给孩子用米汤泡了馒头,夹了一筷子咸菜在碗里拌了拌,有点味道就算了。许是一天没吃正经饭了,就这点东西,他给吃的香的。还看着他爸手里拿个夹了油辣子的馒头香的很,想上去咬一口。

    这个辣,真不能给你吃。

    真就是胡乱的吃了,胡乱的喝了,然后要了三间房,这就睡吧。

    至于明天去哪,怎么安排,到了明天再说。

    结果第二天起来,就听说药铺里有人来接了。正跟巴哥在外面说话。

    四爷和桐桐起身,还得先弄孩子,人还没出去呢,就有一辆军车过来,一个一身军装的人,手里拿着文件夹,说是来见林先生的。

    林雨桐从屋里出去,对方递了东西过来,“这是翠山的使用契书,请您过目。”

    她接了过来,想着这张桥办事还是靠谱的。

    行!有这东西就方便多了。

    对方并不停留,送了东西转身就告辞了。到底从谁手里怎么搞到的,林雨桐就不知道了。

    小小的客栈,弄的人家老板很紧张,不知道怎么应付他们这一行才好。

    巴哥这才介绍长安的掌柜,“杨先河,杨先生。”

    林雨桐跟人家握手,对方笑着很亲热,“我是天天来问问,看看你们会不会到。可算叫我接到了,马车在外面,咱就走吧。”

    巴哥低声道,“杨掌柜安排的地方在城外,就在翠山山脚下,紧靠着山。先在这里住下再说。上山的路还得修,准备工作就得些时日,咱人先过去。”

    行吧!一切听指挥。

    一辆敞篷的马车,拉着一车的人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礼。出城的时候,在城门口吃了一碗羊杂汤,一人俩烧饼,这就是今儿的早饭了。

    孩子嚼不动羊杂,但是羊汤泡着烧饼,泡软了,他吃的可好了。

    一出城,城外瞧着当真是荒凉一片。这个季节,各种的杂草,护城河里,水生的芦苇把护城河都快填满了。那野草顺着城墙根长,城墙外皮上,满是青苔的痕迹。

    往前走,坑坑洼洼的土路一直往前。坐在车上朝远看,不远处散落着村落。这些村落难见砖瓦房,都是土坯子茅草顶。路边的庄家地里,快熟的麦子黄中带绿,一眼忘不到边。

    在地头抽旱烟歇息的庄稼汉,蹲在地头,靠在歪七扭八的榆树上,见了有人路过,抬起头来,迎着一行人来,再目送一行人走。

    等看见远远的河岸上的柳树,铺排在宽大水面上的长桥,桐桐又觉得熟悉了。

    杨先河就道,“这就是霸桥了……始修于秦穆公时期。”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