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五章 十五岁,赵彻的进化!  大秦:从弃婴到千古一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二百六十五章 十五岁,赵彻的进化!

    而赵彻这两年,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

    首先……

    赵彻参与投身了科举制度的修订和整理。

    当然,科举制度的修订以及工作赵彻并不是主要负责人,甚至于赵彻只是其中一个打下手的存在。

    这个制度由始皇帝牵头,由李斯以及宗室参与。

    其中要制定的东西很多。

    比如说考试范围该考哪里?

    该用哪个学科?

    要知道,大秦可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

    目前的大秦尚且处于百家争鸣的最后辉煌。

    炽热且焦灼的学术对抗和冲突时时刻刻都存在。

    儒家目前虽成显学,但是法家才是真正的巨无霸。

    始皇帝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决定以法道二者为根基,圈定了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包括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以及道德经庄子等道家著作。

    其余诸如农家等百家之书也处于考试范围以内,但是占比不是很多。

    至于考试内容,则以务实为主。

    不空谈道德礼仪,不强调文章才华,以施政观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牢固为主要考试内容标准。

    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

    甚至于每一本书的入选考试范围都是一次极其剧烈的冲突。

    目前始皇帝也是圈定了大概范围,即以法道为主,百家为辅,至于究竟具体到哪本书作为考试书籍……目前还没有敲定。

    天底下的藏书何其多也?

    这种庞大的工程肯定是要三公九卿共同参与甄别筛选,甚至于学术理念上的冲突导致百家兵戎相见在赵彻看来也不是不可能。

    这可是科举!

    本家书籍入选考试教材意味着什么谁都清楚。

    未来!

    必然是有一场围绕科举制度的学术风暴存在的。

    不过实话实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没有任何好处。

    最起码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上来看,首先思维学术统一,方便管理。

    其次就是各种工作开展甄别不需要像现在这样费时费力。

    尔后就是不至于因为利益冲突而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

    再其次就是可以很好的避免以各家为区别聚拢而成的党争。

    这对于统治者的诱惑可想而知。

    大多数情况下,统治者并不需要一个强大的,文化繁荣昌盛的国家。

    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易于且方便统治的国家。

    但是坏处也十分明显……

    思维极度僵化……

    一些比较小的学术基本上无法传承。

    学术上没有分歧的危险可想而知……

    学术,不可能统一。

    学术一旦统一,本质上来说就意味着学术发展进入了落后阶段。

    赵彻对儒家没有什么偏见,事实上百家都不过是工具罢了,没必要揪着儒家不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错。

    罢黜百家独尊其他学派也未必是对。

    没有任何一种学术是面面俱到的,赵彻要做的就是给予百家一定的生存土壤。

    只有在竞争和对抗之中爆发的思想光芒是最纯粹的。

    当然,竞争对抗意味着冲突,意味着风险,倘若君王无能……很容易造成社会的剧烈动荡。

    但是若是君王为有为之君,对抗中迸发的璀璨思想光芒,足以让他用十几年几十年的人生完成历史上几百年的经历。

    除了参与且投身了科举制度的具体事宜之外,赵彻还捯饬了煤炭炼焦。

    要弄钢铁,就必须炼焦。

    没办法……

    木炭的温度其实是不足以支撑冶炼钢铁的。

    钢铁生产是一项极为庞大的产业。

    但是大秦的科技树点歪了……

    大秦的青铜冶炼基本上已经臻至巅峰。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的出现。

    第一阶段,乃至于汉朝时期的钢铁质量……其实是远不如大秦的青铜黑科技的。

    换句话说,大秦的青铜冶炼技术太高了。

    发展钢铁工业的初期完全可以看成是无用功。

    赵彻倒是鼓捣着把焦炭弄了出来,毕竟是赵彻上一辈子工作相关,而且也是赵彻毕业论文的内容,所以弄出来焦炭没什么难度。

    但是弄出来高炉就比较艰难了……

    因为冶炼青铜,不需要太高温度,所以大秦是没有高炉的。

    而恰好……这一点赵彻不懂……

    工匠们不能理解赵彻需要的高温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