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一十四章 船  争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华夏的造船技术源远流长,但其他文明的造船技术也有独到之处。摛
    文学馆翻译了不少西边来的羊皮书。
    其中就记录了不少海战,罗马帝国正是凭借海军,征服大半个地中海。
    华夏文明有自身的卓越性,但也不必否定其他文明的成果,几本书籍中描绘的西方海船,颇有可取之处。
    毕竟华夏兴起的是水军,适应江河作战,很少海战,。
    西边从公元前五百年,就开始大规模的海战。
    仗打多了,技术肯定就上来了。
    文明之间的交流不就是取长补短吗?摛
    任何文明都有长有短,有短板不可怕,怕的是看不到自己的短板,不承认自己的缺点,盲目的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
    杨峥下令搜集西方关于海船方面的书籍。
    藏书阁中,只有那么一两本与船相关,还只是间接的带了一笔,没有详细描绘。
    杨峥只能把主意打到大兴的胡商身上,他们神通广大,或许会有所收获。
    大力出奇迹。
    在杨峥把悬赏提到百两黄金时,终于有人找上门来了。
    来的是个祆教徒,也就是拜火教,名叫钵逻犀那,一脸浓密的胡须,此人家族时代造船,后皈依拜火教,成为狂热信徒,游走在西域,习惯姑臧宽松的文化氛围,与儒道佛多有交流。摛
    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大秦建一所祆教寺庙。
    不过他区区数十人之力,无法跟整个儒佛相争,辩论讲经,肯定干不过儒佛两家,道家的人更不屑与逞口舌之利,祆教也就逐渐被边缘化。
    “你若是愿意,朕可以在海事司给你个次官,若真改良大秦的海船,朕给封个侯爵。”
    祆教的兴起,其实正是魏晋南北朝时代。
    “不要侯爵,小民不要侯爵,尊敬的大皇帝陛下,小民希望在大兴开一座祆教寺。”这老外连连摇手,一口汉语倒是说的挺标准的。
    这时代敢万里迢迢来传教的,都是各文明的精英。
    “建寺?”说实话,杨峥对这些外教颇为排斥。摛
    有些教派是有毒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历史上拜火教好像在华夏昙花一现,便匆匆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没流传多广。
    其实一个民族的自信起来了,这些外面的教派都难以发展。
    盛唐之时,中原什么教派都有,也没见它们翻出浪花。
    而当华夏虚弱,陷入自我否定时,它们才有可趁之机。
    看这厮的架势,估计是个油盐不进的主儿,威逼利诱只怕都没什么用,杨峥思索了一阵,“如果你的确能建造海船,朕可以考虑。”
    “陛下放心,小人这就回信家乡,让家族中的工匠赶来!”摛
    还有这好事?
    杨峥大喜,“等等,不仅是造船工匠,其他工匠朕也要,你若是能多招一些人来,朕允许你建寺!”
    “陛下真实以为仁慈而伟大的君主!”这厮激动的都跳了起来。
    一座寺庙而已,还能把儒道释都弄翻不成?
    儒家在华夏传承几千年,早就深入人心,佛家若不是与儒教结合,能不能在中原玩得转还是两说。
    儒教别的本事没有,这方面的水平还不错。
    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文化自信。摛
    不弄些鲇鱼进来,儒道释就没进取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在纸面上恢复了墨家,但此时的墨家只是作为儒家的补充而已,想跟儒家分庭抗礼,没有一两百年的孵化,根本不可能。
    此外,大秦也是有防火墙的,明面上有鸿胪寺,暗地里有锦衣卫。
    祆教教众都要鸿胪寺发的度牒才算合法。
    再说不让他们明面上传教,他们就会转为地下活动,威胁更大。
    一座祆教寺庙,也可以作为两个文明交流的窗口。
    很快,大秦的各种造船术被整理下来,记录在《船政》之中,杨峥令抄录十二份,四都加上建业,各保存一份,藏书阁留一份,皇室内府藏一份,太学留一份,工部留一份,《泰兴大典》收录一份,剩下的交给海事司。摛
    理论的东西有了,就该付诸实践了。
    造海船需要大龙骨,寻常的树木能以承担重任。
    最好的木材一是辽东的身上老林,二是云南的密林,三是岭南大木。
    杨峥干脆开了三个造船厂,一是辽东船厂,设在辽州平郭县(后世大连)。
    二为江东船厂,设在建业。
    三为岭南船厂,设在合浦。
    先别管西方的船怎么造,改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把咱们自己的东西弄传来,然后跟被人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摛
    朝廷要建三个船厂的消息一放出去了,立马就有人来投资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