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也就在李牧带着大军离开阴平的第五天,李牧安然回到了新郑的夜里,几乎是掐着点,田单集结了淮泗郡内十四万大军狠狠地给轻敌冒进的楚军先锋来了一下子。
这一闷棍,连斩杀带俘虏,几乎将楚军的先锋部队三万多人全都干进去了。
要知道,这三万多人,可是楚军最精锐的三万大军了。
这一战之下,几乎将楚军三分之一的战力给折了。而淮泗郡敌我战力对比,也瞬间产生了逆转。
而得知先锋军被围歼的楚军也是不怕死,当即点齐了兵马就要去救援,甚至还派出斥候邀齐军一起会歼赵军。
只可惜,楚军主将显然有些低估了赵军的战力,也有些高估了自家的战力。
不过是一夜的时间,自家的精锐便已经死的死、降的降,被消灭了干净。
而赵军倒也没想过要跟楚军决一死战,随即在得到楚军主力出击的消息后便主动撤离了战场。
应该说,田单的这个决策也没有问题,毕竟大军已经鏖战了一夜,面对楚军,虽然只有十二万大军,却也未必会是对手,先行撤离已利再战也是应有之意。
只可惜,田单是有些高瞧了楚军的胆子与战力。
而这个撤退的决定,也成为了此战中,田单最后悔的决定。
直到第六日的午后,楚军主力才慢悠悠地抵达战场。
战场上哪里还有一点赵军的痕迹,吃干抹尽,赵军早跑了。
可一贯好面的楚军主将哪里能承认自己的菜,当即便在那急赤白脸地要找齐军的麻烦呢——十四万大军没能看住人家七万人,这是在干吗?!
好在,就在第二天,齐国便给了楚军主将一个交代:自家那十四万人已经被赵军给两锅端了。
顿时,楚军的主将便有些慌了神:能吃掉齐军十四万人,还吃不掉自家剩下的这区区十二万人吗?
当即,楚军的主将便带着部队便向后撤了三十里,并据城而守:一面等待着楚王的指示,一面已经在探查回程的路途了。
是的,尽管没有王命,楚军便已经停滞不前,甚至是思考着退路了。
其实,在他面前的赵军看似强大,实际上一多半都是降军和屯田军组成,真正的战力未必有楚军强悍。
但很可惜,楚军已经从齐军战败的阴影中彻底丧失了战斗的信心。
而随着近十万俘虏被押送回了赵国境内,吕不韦也随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整编。
至此,可以说,无论从哪个战场上,赵军都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天下似乎再没有能够阻挡赵国统一的力量了......(刘秀:???)为了行动更加快速,李牧甚至是毫无顾忌地直接将部队开到了大路之上。
这当然是冒险的,但凡齐军再警惕一些,便极有可能在李牧大军抵达的前发现赵军的踪迹。
哪怕只是一个时辰!
齐军都能后撤至安全地带,不说撤回到城内,哪怕是撤回到山林之中,便足以让李牧的骑兵无功而返。
随着战争的打响,留给李牧的时间正在一分一秒的减少,面对躲入山林的齐军,李牧的骑兵几乎很难发挥出战力。
被齐军拖住更会让新郑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因此,一旦齐军后撤至山林,李牧几乎不得不撤退。
而这一退也就意味着这七万的齐军得以保全,而只要这只齐军能够得以保全,整个淮泗郡的敌我态势就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换言之,李牧的这次出击不论从战术上还是从战略上都将成为一次失败的出击。
只可惜,面对“节节败退”的田单军,齐军实在是太大意了,大意到他们的斥候都只放到方圆三里的位置。
而三里的距离,在赵军骑兵严重,不过是转瞬即至的距离。
更何况,齐军的斥候几乎只在白天出没,而且密度还疏松得很。
显然,这只齐军虽然主子不一样,但其战力与警惕性几乎跟羽山那只齐军相差无几。
这倒也正常,若不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又怎能在齐国保持这么多年的平衡呢!
经过一个白天的奔波,李牧所率的骑兵大军终于在第二天的凌晨,抵达了距离阴平不足十里的山中。
这与田单所约定的时间足足早了数个时辰。
但李牧相信,此时的阴平城内,田单一定已经集结好了队伍,随时等候着自己的信号。
事实也的确如李牧所想。
不是现在,而是从今日的黄昏之后,田单便开始调集了队伍,随时准备出城策应其进攻。
无他,田单知道为了赵国、为了新郑,李牧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加快歼灭齐军的速度,加快行军的速度;
而李牧也知道,田单一定会明白时间的关键,一定会提早准备好一切。
只是,虽然两人心有灵犀,但李牧还是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并在山林之中进行最后的休息。
倒不是李牧不想立即对齐军发起进攻,每早一刻钟发起进攻,就意味着自己可以早一刻回到新郑。
只是,一来,重骑兵的换装需要时间,大军不得不停下暂作等待;二来,齐军大寨如今还安静得很,一时间也根本没有后撤的意向,因此赵军暂时还能等得起。
经过了近一个时辰的休整,疲惫的大军也恢复得七七八八,而赵韦的重骑兵也已经在辅兵的帮助下穿戴整齐。
随着李牧的一声令下,大军随即缓缓开动。
依旧是重骑在前,轻骑兵随后,只是在大军开出了山林之后,殿后的士兵点燃的却不是狼烟,而是整片的树林。(作者提醒:放火烧山,牢底坐穿,请勿模仿)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