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对于秦国而言,几乎都是致命的。
当然了,是否发起对秦军的最后一战,要如何发起,却已经不是李牧所能决定的了。
无他,攻至汉中,实际上已经大大超出了此战的战略目标。若非是汉中郡的粮食储备,恐怕此时赵军已经出现了粮缺的问题。
毕竟要从颍川转运粮草而来,跨越如此多的山路,实属不易。
更何况,进一步发起进攻,势必会遭到秦军的强烈反扑,即便已经占据了绝大的优势,赵国也不得不小心困兽犹斗。
于是,一封详尽阐述了如今情形的捷报很快插上了翅膀飞向了邯郸。
而在邯郸城内,飘雪已经将整座城池染上了一层雪白。
只是,飘零的雪花也依旧丝毫掩盖不了邯郸百姓迎接新年的热情。
处处的欢声笑语,又为这古老的城池添上了一份生动。
不过,在那宫廷深处,议政殿内,赵括却是正对着厚厚一沓粮草损耗表皱眉不已。
没办法,这一月一来李牧军的用粮几乎比战斗最激烈之时还要多了一倍。
也多亏赵国的前期准备够足,否则还真不够李牧军花用的。
多出这么多的粮食耗损,这显然有些不正常。虽然平原君也是绝对信任李牧的,但面对这么大的用粮量,平原君也不得不报送给赵括决定。
毕竟战斗才刚刚开始,还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如果一直要保持这样的用粮量,朝廷方面势必要做出政策的改变。
好在,就在赵括也有些迷茫之时,李牧的捷报却是送到了赵括的手中。
“我王,前线李将军捷报。”一脸喜色的宦者令小心地捧着一封布帛,恭敬地递到了马谡的手中。
“嗯?”赵括微微一愣,这才过去多久,就有捷报了?
按照赵括的预计,怎么也该开春之后才会有捷报才对啊。
略略有些惊讶的赵括很快接过了宦者令手中的帛书,展开一看之下,皱着的眉头瞬间消解了开来。
“这李牧,倒是做下了好大的事情啊!”赵括不由得感叹道。
说着,赵括便将帛书递给了一旁的平原君,笑道:“平原君你也赶紧看看吧,别老心疼那点子粮食。粮食没了,再种就是了。你看看李牧,给咱一个好大的惊喜啊!”
闻言,平原君也是立即接过了帛书,细细一观之下,瞬间也是笑出了声,道:“这粮食用得值!”
“没想到啊。李牧居然已经打到了汉中了!”一边反复看着帛书,平原君一边感叹着。
这边平原君感叹着,那边坐着的虞卿却是已经伸长了头试图看清帛书上的内容。
只能说“汉中”这两个字实在是太有魔力了,谁都知道占领了汉中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虞卿,就连一直古井无波的乐毅等人也是露出了一脸的热切。
一统天下契机在前,任谁也无法无动于衷啊!
反复看了两遍之后,平原君这才将帛书传阅至了虞卿的手中。
紧接着,在匆匆看过了一遍之后,帛书几乎是被一旁的乐毅给夺了去。
未几,在场的诸人终于是将李牧的帛书一一看过。
一股浓浓的喜悦之情瞬间充斥在整个议政殿中,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向了赵括的方向。
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大王,您下令吧!
下令做什么?
一统天下啊!
是的,所有人都默契地认为,一统天下的契机已然到来。甚至只需要赵括的一声令下,转瞬便能将仅剩的三国席卷而下。
好在经历过大a毒打的赵括却是记住了一句话:众人疯狂时我冷静,众人冷静时我疯狂。
深吸了一口气,赵括也是逐渐冷静了下来。
的确,如今的形式已经向着赵国一统的方向一面倒下。但敌人却不是完全没有了一搏的实力。
秦国虽然被切割成两块,但曾经的秦国,甲兵不足十万,连函谷关都被魏国占去了,还不是死灰复燃了?
更别说如今的秦国带甲之士还有数十万之多。一旦,己方一战不利,极有可能再给予秦国重新来过的机会。
还有楚国。
历史上秦国灭楚,尚且动用了全国六十万大军,如今的楚国虽然减损了不少,但云梦泽尚在,想要灭楚,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思来想去,或许唯一较为简单的也就是齐国了。
因此,赵国虽然有着优势,却远不是可以随意挥霍优势的时候。
轻轻敲击着桌面,赵括缓缓地开了口:“古人言:行百里者半九十。今一统大业,似近在眼前,却仍有不止十里之距。越是如此之时,吾等越需小心谨慎,凡是切不可操之过急。”
“谨受教也。”众人齐齐正色答应道。
看着众人正色,赵括也是微微点头。只是,赵括也清楚,自己的话底下人究竟能听进去几分,却是很难判断。
更别说经由他们将此精神传递到基层之后,底下的官员、将士们对接下来的战事还存几分的敬畏,就更难说了。
好在,舵盘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不偏离航道,总能抵达的。
“我王,下一步,我们该如何行动?”一旁的平原君随即也是问道。
众人闻言也纷纷再度看向了赵括。
对此,赵括倒是已经有了腹稿,随即下令道:“第一,让吕卿接收秦军降兵,准备以此为基础,在魏郡、陈郡展开屯田,以供应战事。”
“第二。”赵括淡淡扫过众人,继续说道:“函谷关方向,留下十万人保持对秦压力,其余大军撤回,准备春耕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