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8章重骑相见非敌手  从长平之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几乎一模一样的装束,如同照镜子一般地出现在了秦军重骑兵的面前。

    直到此时,一众的秦军才记起来:重骑兵,可是赵国先给带到战场之上的啊!xь.

    只是,显然,战至此时,秦军已经退无可退。

    当即,尽管秦军的重骑兵们已经有所疲累,却也鼓足着最后的勇气,向着赵军的重骑兵便杀了过去。

    数百步的距离,在已经奔驰起来的重骑兵的脚下,不过是转瞬即至。

    终于,两股洪流还是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霎那间,战之上便是人仰马翻。

    只是,预想中的互有胜负的情形并没有出现,反而是速度更快的秦军,呈现了一边倒的境况。

    是的,倒在那战场之上的,几乎清一色的全是秦军的将士。

    即便秦军稍有疲累,也绝不该是这样的情况。

    可偏偏,战果便是如此的触目惊心。

    无他,秦军的重骑兵并没有解决双边马镫和高桥马鞍这两个重骑兵的关键性技术。

    可以说,此时的秦军重骑兵只不过是披上了厚重铠甲的初级骑兵,而之所以能够贯穿赵军的队列,一方面是赵军根本没有怎么抵抗,另一方面则是秦军用了一条绳索将自己的身子与战马困在了一起。

    很明显这样的固定,在面对步卒时倒也还算是足够,但面对着同样武装到牙齿的赵军骑兵,显然是有些不够看了。

    首先是这样的束缚极大地限制住了秦军的动作幅度。而动作幅度的限制,无疑会让秦军的将士失去很多攻击方式。尤其是诸如需要展臂蓄力的砍杀,更是无从用起来。

    其次,绳索虽然将人与马绑缚在了一起,却也只能做到在冲击时的卸力,保证秦军将士不会因为反作用力而从马上摔落,但却没法像双边马镫一样,让秦军将士在马背上借力。

    最后,因为高桥马鞍的缺失,实际上秦军将士在马背上的姿势也是极其受限的。

    这样的一个遇到了装备着双边马镫和高桥马鞍的,其结果如何,可想而知了。

    两军交错之际,长刀互砍,秦军几乎立即便处于了绝对的下风,丝毫没有自保之力。

    不少的秦军几乎就在这一击之下,便被斩落马下。

    而即便堪堪躲过了这一击的秦军将士也没有好到哪去,战马之间的铁链很快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为了最大程度的杀伤,秦军战马的铁链都是半人的高度,刚好也就到了战马胸前的位置。

    只可惜,已经装备了重甲的战马根本无惧这铁链的威胁,反倒是巨大的反作用力下,铁链一把将战马之上的秦军将士连同那马鞍一同扯落了下来。

    随着的声音响起,一片又一片的秦军重骑兵纷纷倒在了由赵韦所率领的重装铁骑的马蹄之下。

    很明显,有着致命缺陷的秦军重骑兵根本不是赵军重骑兵的对手。

    或许,秦军重骑兵所存在的唯一意义也就是为后续的秦军稍稍阻拦下赵军重骑突进的速度而已了。

    好在,秦军重骑兵受创的这一幕却是让蒙骜全都看在了眼里。

    虽然不知道赵军施展了什么法术,但蒙骜很清晰地认识到自家的重骑兵根本不是赵军的对手。

    更令蒙骜背后发凉的是:既然赵军早有对付自家重骑兵的办法,又怎么会狼狈地逃跑?xь.

    很明显,这是一个圈套。

    几乎瞬间,蒙骜便已经意识到了不妙,当即蒙骜便要下令回转。

    只可惜,重骑兵既然已经出现在了战场,其他的赵军又岂会毫无动作。

    就在蒙骜惊讶地看

    着远处正在跌落神坛的重骑兵之时,赵军之中,呜咽的号角声便已经再度响起。

    两支轻骑兵带着数万步卒已经从左右两翼开始了对秦军的包抄。

    摆明了,赵军是想一鼓作气地将蒙骜这十万秦军全都吃下。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蒙骜,也顾不得那支花费了秦国重金所打造的重骑兵了,当即下令:

    应该说,蒙骜的命令是正确而及时的。

    实际上如今的秦军重骑,即便是想要撤退也是不可能的了。

    毕竟掉头再重新加速,肯定是跑不过只不过百步之遥且已经加速起来的赵军重骑。

    而一旦赵军的重骑兵冲入了秦军的步卒阵线,原本就已经有些混乱的阵线势必在第一时间就崩溃了去。

    如此一来,保不齐这十万大军就真的要交代在这片战场上了。

    因此,留下重骑兵,用这三千人的重骑兵拖住赵军的攻坚主力,为主力大军争取撤退的时间,无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果断舍弃掉自己的心血,以换取主力的生还,不得不说,蒙骜已经成长了太多。

    只可惜,蒙骜的命令下达得的确足够快速而果断。

    可前线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

    尽管鸣金之声已经急促地响起,但还是有不少的秦军继续向前奔跑着,想要再多杀哪怕一个赵卒。

    甚至有这样想法的还不只是一两个秦军,而是整伍整什的秦军都在这么做。

    毕竟,鸣金之声虽然响起,听没听到却是自己说了算,而且秦法之中也有一定的弹性范围。

    自然听话的,在听到鸣金声之时便收住了脚步甚至开始后撤;而点的却又追出了十数步才恋恋不舍地停住了脚步。

    可别小看了这一回一追,来来去去便是数十步的差距。

    这对于一个严整的军阵而言意味着什么,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