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3章中原大地乱成粥  从长平之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只要楚国愿意出兵,不论多少,战后赵军都将为楚国复陈都之地;
    而若是楚国能为赵军牵制秦军二十万兵马以上,那么赵军将在战后为楚国光复鄢郢之地。
    这两地,一个是曾经的国都,一个则是曾曾经的国都,显然无一不是楚国人梦寐以求想要夺回的土地。
    赵括可以说也是下了血本了。
    要知道,从赵括的判断之中,赵秦之战最有可能发生的区域就是颍川郡。
    换言之,即便赵军取胜,能得到的,也就是如今秦国所占据的陈郡而已,而只要楚国出兵,赵国就要将这块土地直接让给楚国。
    更别说那易守难攻的鄢郢之地了。
    对于楚国而言,这绝对是一个绝好的复国的机会。夺回了陈郡和鄢郢之地,楚国将毫无意外地成为国力暴增,甚至成为
    战国的第三极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这买卖对于赵国而言,也是稳赚不赔的。
    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争夺一城一地的得失,就有些显得下乘了。
    秦赵倾全国之兵而战,这必然是一场不死不休的战斗,而只要能消灭掉对方的主力,至少十年之内,赢的一方都将处于绝对的优势中。
    虽然暂时将两块膏腴之地给了楚国,但只要赵国愿意,随时都可以刀锋向西,直逼函谷。
    应该说,楚王面对赵国提出来的条件,是狠狠的心动了。
    可问题是,如今的楚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或者说,如今的楚国还没有从秦国的阴影中走出来。
    两年前的陈都之战再加上后来的偷袭,楚国都输得太惨了。兵力的损失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楚国上下,都已经患上了严重的恐秦症。
    二十万秦军是什么概念?
    楚国人甚至觉得这二十万大军都能直接把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寿春防线给推平了。
    自然,在这样的心态下,楚国根本不可能承担这样大的军事任务。
    甚至,就算是虞卿飞鸽传书赵括,将牵制二十万秦军的要求下调至十八万,甚至是十五万、十二万,楚王都不肯松口。
    十二万,当然不是赵括的极限,若是可能,哪怕是多牵制一万人,对于前线的战斗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只是,这个数字对于楚军而言,并不算太难。
    毕竟,一直跟楚国做着军械生意的赵括,当
    然也明白楚国的战力情况。
    连牵制十二万大军都不答应,继续降低要求也毫无意义,甚至还会让楚国滋生出不该有的想法。
    楚国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出兵可以,但真的要与秦军作战却不行。
    虽然对楚国的态度有些失望,但楚国能出兵逼近陈都,无疑也会拉扯住秦军一部分的精力。这对于赵军和赵括而言,已经算是个好消息了。
    没办法,在魏国都城大梁的使臣和羽林卫密探双双发回了消息:魏国疑似已经倒向了秦国。
    原因很简单,魏国,确切地说是魏王实在太平静了。
    平静到似乎魏王早知道这场旷世之战就要开打似的。
    事实上,魏王也确实比赵括还要早知道秦军的动作,自然也对赵国使臣的到来早有所预料。
    可以说,魏国对于赵国使者的接待是十分的有力有礼有节。
    也正是因为这有条不紊的安排,却是让使臣起了疑心。
    而更令使臣确定魏国已经倒戈的原因,还是信陵君的失踪。
    是的,作为如今魏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信陵君,居然不在大梁城内,直到第二日魏王宴请赵国使者之时,才匆匆赶回来。在宴席之后,信陵君又是乔装打扮飞马奔出了大梁城。
    很明显,信陵君就是为了在宴席上亮个相给赵国的使者看的。
    好在,这一切都被藏在暗中的赵国羽林卫的密探给看在了眼中,可惜的是,信陵君在出城之后,很快就凭借着快
    马将赵国的密探给甩脱了去。
    也因此,赵国虽然已经确定了魏国的倒戈,却根本不知道魏国什么时候下手,更不知道魏国为了这次的倒戈准备了多少的兵力。
    未知,从来都是最为可怕的。
    一封封急令被飞马传向了东郡的田单和颍川郡的廉颇......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