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7章不能再等下去了  从长平之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了就是赵国人”的口号,甚至还发田发牛,自家梁郡的百姓也不会抛家舍业地往东郡而去。

    若非自家百姓抛家舍业给了当地豪强太多的土地,使他们得以控制粮食价格,也不至于酿成如此危机。

    信陵君的这番逻辑,当然是在“智子疑邻”。

    很明显,从后来人的视角来看,这危机的出现,明显是魏国“苛政猛于虎”的体现,赵国对流民的吸引至多不过是一剂催化剂而已。

    毕竟,若是能有的活,谁愿意抛家舍业地离开已经熟悉的故土呢?

    可以说,即便没有赵国东郡的出现,在魏国的苛政之下,剧烈的土地兼并也是迟早的事情,魏国的百姓迟早还是会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但很可惜,不管是出于历史的局限性,又或是当局者迷,甚至是因为信陵君也不敢触碰苛政的核心,总而言之,信陵君却是将这次的危机的根本原因,归结到了赵国的头上。

    尤其是在信陵君从诸多的渠道中得知,原本贫瘠的东郡居然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变得比自家的梁郡还要更加富裕之后。

    信陵君更是确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虽然信陵君也不知道赵国是如何做到的,但几乎在收到确切消息的瞬间,信陵君就知道,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

    一个小小的东郡尚且在两年的时光里已经脱胎换骨,那燕国的故土呢?还有楚国割让的土地上呢?

    信陵君几乎不敢再继续往下想,好在,身体还是做出了诚实的选择,一队队的斥候密探还是向着赵国的各个城池撒了出去。

    很快的时间里,信陵君便得到了答案。

    好消息是,因为赵国施行“来了就是赵国人”的宽松人口政策,信陵君的密探几乎毫无阻碍地就在赵国的境内得以通行,并且在第一时间就掌握到了第一手的资料;

    坏消息是,他们所得出的答案,跟信陵君所想象的几乎没有区别。

    没有任何的意外,密探所至的赵国土地,处处都散发着勃勃的生机。那是在魏国的土地上从未见过的生机盎然。

    要不是所派出的斥候密探都是信陵君的亲信,恐怕真就有人留在了赵国不愿归来。

    没办法,谁家的百姓不是上七成的税与供,自家能留下三成就已经是官老爷开恩了;

    可赵国不是,即便是老田(重新分配的田亩),最高的税也不过五成,至于那些新开荒的田地,第一年更是只需要一成的赋税,第二年也不过三成而已。

    就这么低的赋税之下,百姓甚至还能以来年不到一成的赋税向官府申请耕牛,为新开荒的土地犁地。

    在赵国百姓的脸上,斥候密探看到的不是面黄肌瘦,而是满脸的红光,更是对未来日子的美好期待。

    可以说,这些斥候密探已经尽力形容了赵国的美好了,却还是无法完全表达赵国的欣欣向荣。

    走马观花的他们,哪里会知道,铁器已经悄悄在农耕之中普及;

    没有融入社会的他们更不知道,一条条沟渠在一个个冬天悄然挖通,又在炎炎的夏日,滋润着北地贫瘠的土壤;

    没有真正下地的他们更不知道,曲辕犁相较于二人犁,会有多么的省力;

    还有水车、农肥,还有屯田制......

    但仅仅是他们所带回给信陵君的所见所闻,便足以让信陵君下定决心了。

    必须要伐赵而战了!继续下去,这世上将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是赵国的对手了,甚至,再有几年,就算是把所有国家都绑在一起,都未必会是赵国的对手了。

    当即,来不及犹豫,信陵君当即便带着赵国的报告回到了大梁城内。

    又是一番彻夜的长谈之后,魏王还是毫不意外地被信陵君再度说服。

    自从长平一战之后,魏王被说服的次数显然是越来越多了。

    只在第二日,魏王便发出王命,派出了数组使者,秘密前往秦、楚、齐三国。

    是的,魏王,或者说信陵君,将赵国明面上最大的盟友楚国也算在了其中。

    当然,信陵君不求楚国真的会出兵反赵,只要让他有所顾忌,不要在关键时候拖秦军的后腿,便算是信陵君达到了目的。

    至于信陵君,也在第二日便深入了军营之中,他必须小心地开始集结起军队。

    也就在信陵君终于发现的赵国的发展已经无法遏制之时,一直在前线与赵军交战中的王龁也终于发现了一场。

    两年的作战,赵军似乎是束手束脚,就好像他们只想要将战线控制在原本的韩楚边境一般。

    这样的怀疑,在秦军明显的一次失误中,就显得尤为明显了。

    赵军明明有着机会趁着秦军的支援失误,撕破当面的防线,从而向自己的纵深发展,可他们并没有。

    甚至连尝试着冲入阵线的举动都没有。

    这还是那只,以主动进攻、调动对手、消灭对手而著称的赵军吗?王龁很是怀疑。

    随即,已经产生了怀疑的王龁,便开始对对面的赵军进一步地观察了起来。

    果然,很快,王龁便拿到了赵军正在进行大规模轮换的证据。

    一个不好的判断瞬间也袭上了王龁的心头,赵军会不会两年来一直在轮换,那赵军现在的兵力到底有多少?

    三十万、四十万还是更多?

    三四十万,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天知道这是怎样的一支强悍大军?

    想及此处,即便是王龁的心中也是不由得一紧。

    当即,王龁也是排除了斥候密探,想要探听清楚赵军此时到底的还有多少兵力。

    只可惜,军队可不是民间。

    尤其在赵括的带领下,各军的管控可谓是严格到了极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