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赵括淡淡开口道:
赵括的话,说直白点,就是:楚国乃我兄弟之邦——得加钱!
秦使当然是不愿加钱的,当即便反驳道:
赵括不甘心地继续问道:
这话就更明白了:想要跟我赵国共分各国,先给我打点钱再说。
这秦国哪里会肯,虽然秦王是想要将秦赵之战挪到最后,但赵国始终是秦国最大的敌人,哪里有给敌国添油加醋的道理。
当即,秦使再度摇头道:
赵括再度开口道:
闻言,秦使微微一愣,随即很快便明白了过来。
韩之国地少民寡,根本不足以提供给赵国多少粮秣,燕国就更不必说了,自己还遭着灾呢!
显然,赵王要的不是什么粮食,而是这两个国家。
这虽然与秦王的预想有一定的差距,但倒也不算太意外,毕竟如果秦国要拿下整个楚国,赵国要求韩、燕倒也在情理之中。
当即,明白过来的秦使便略略躬身说道:
秦国使者的答复倒也干脆,咱秦国求的不是楚国这一国之地,你赵国也别想着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二选一吧!
对于秦使的这个答复,倒是有些出乎赵括的意料。
没想到秦王还是保留着一丝理智,并没有想要一口把楚国吞掉。倒也正常,楚国千里之地,又多山川阻塞,想要吞掉,还真有些不容易。
不过这样一来,秦国只取楚国部分之地,那赵国还能及时拿下一国之社稷吗?
若是不能,秦国拿下既定的区域之后,势必要干涉自己的进攻。
同样的,秦国肯定也害怕自己这么做,因此势必在自己的行动中多作阻扰。
因此,自己真正的目标还是得继续隐藏才行啊。最好能让秦国产生误判。
不仅如此,对于秦国攻楚之事,赵国也得好好出出力才行。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面对秦使的建议,赵括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对的理由。当然,签订盟书是不可能的了。这份协议,只能互存在彼此的心中。
不过,在如今的战国,所谓的盟约更废纸也没什么区别,反倒是那些记在心中的协议,只要敌我态势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反而会更有约束作用。
赵括终于松口,道:
秦使闻言,自然是一记马屁送上。
大体的划分方案商量好了,接着就是时间的问题了。赵括当即继续说道:
这话就说的很是含糊了。
,到底是庆祝战争获得胜利呢,还是要
为大军送行呢?
显然,都有可能。
因此,赵括的话语不无误导的嫌疑。
秦使自然也是听出了其中的含义,只是却也并不以为意。很简单的道理,说白了,战斗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两国也都会积极准备,以求尽快展开战斗。在互不干涉的条件下,谁先展开战斗,谁就占据优势。
谁都不是傻子,谁也不会放过这个优势。
看着赵括,秦使淡然一笑,却道:
一切已在不言中,随即,两人相视而笑。
就这样,在笑声中,秦赵两国却是将来年瓜分各国的战斗悄然敲定。
当然了,赵国虽然知道秦国准备向楚国动手,但对于动手的规模、方向,却是一无所知;而秦国也自然知道赵国的刀尖对准的是韩、燕两国之一,可具体是哪国,秦国虽然倾向于韩之国,却也依旧不能确定。
总之,方向上虽然已经商定完毕,但具体的落实上,却还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这也很正常,毕竟两国说到底还是最终的敌人,自然不可能将所有的想法暴露给对方。两位王上能做的也就这些了,剩下的,就要靠两国各自的情报部门以及军队的了。
战争,从来都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大型工程。
得到满意答复的秦使很快退下,略略有些昏暗的偏殿之中,赵括一个人守着跳荡的火苗,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足足一刻多钟之后,赵括这才缓缓起身。
赵括淡淡的声音很快在偏殿之中传开。
一声,大门被一直等候在外的宦者令轻轻推开。
微微拱手,宦者令躬身见礼道。
赵括随即开口说道。
宦者令立即领命道。
赵括继续吩咐道。
宦者令也继续领命道。
赵括随即挥挥手说道。
......
因为秦使的到来,赵国方面不得不对之后的作战进行一番调整,虽然赵括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算,但面对秦国,又涉及到未来数年的国策,即便是赵括也不敢轻下结论。
时近年关,将所有的重臣召回邯郸,一方面让众人好好过个年,一方面也能集中讨论下明年的作战,显然是个不错的方案。
而就在赵括和秦国的使者一起着战国之时,赵国的使者也同样抵达了燕国和韩之国。
面对赵国使臣的到来,燕王显然是不待见的。
五年之前,被赵军追击险些命丧当场的场景还时时萦绕在燕王的脑海。更别说,如今赵国偌大的河间郡,有一多半曾经是燕国的地盘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