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5章 闲来垂钓池塘边  从长平之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而等魏国渐渐淡忘,秦国彻底缩回河西之后,这件事情就会是赵国出兵魏国最好的借口。很显然,这个借口能让赵国顺利地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就算是秦国,也未必能出兵帮自己。
    甚至即便秦军出面协调,魏国所需要付出的,也绝不仅仅是几十万担粮食的事情了。
    因此,为了打消魏王的这种愚蠢而贪婪的想法,信陵君只能硬着头皮将这份外债给接下了。哪怕这笔粮食会让本就有些衰落的信陵君府更加的颓废。
    为了魏国的安危,他只能这么做。
    而既然已经决定要背负此债,那信陵君自然要打造一番自己爱国的人设。当然,从这一举动之中也足以说明他的爱国。
    “继续收购粮食吧。”信陵君接着淡定地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况且,只要魏国还在,信陵君府就不会败。”
    闻言,老管家的精神也是为之一振。
    显然,他也明白,只要信陵君不倒,即便是撒出去些许的钱帛也会很快回来。
    在如今缺兵少将的魏国,面对着秦赵争霸的复杂局势,信陵君显然有足够的信心会重新得到重用,不管是政务还是军事,如今的魏国已经少不了信陵君了。
    虽然信陵君两次带兵出征,两次都铩羽而归,但你要知道,信陵君的对手可是号称无敌的秦军啊!无数名将都在他们的手上折戟沉沙,甚至曾经的龙贾老将军更是兵败被俘。
    能够在凶猛的秦军手上全身而退,还是两次,也足见信陵君知兵了。
    是的,在如今的诸国之中,能够在秦军的手下败而不死,便已经算是名将了,若是能够与秦军不分胜负,那已经是顶尖的名将了。
    说起来,信陵君的第二次失败,还真不能怪他,主要的原因还是韩军的临阵倒戈。
    而即便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信陵君还是能乱而不慌地将部分兵马领回来,说实话已经无从指责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信陵君会带着走的,除了是魏国的精锐之外,还有另一重的重要身份——信陵君自己的嫡系!
    这或许不是信陵君故意的挑选,但却是战场法则筛选下来的最终结果。
    很显然,如果不是信陵君的嫡系,在面对生死的抉择时,未必会听从信陵君的命令,同时,若不是嫡系部队,信陵君也无法如臂使指地带着这样的部队在乱军之中毫无顾忌地冲杀。
    再加上一路上信陵君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样子,魏军将士们也都是看在了眼里。虽然在败军的途中或许感受不到什么,但在关键的时候,这群跟随者信陵君回国的部队显然会更加信任信陵君这个和他们一起经历过生死的将军。
    而这群真正跟秦军交过手的部队,显然会成为魏军未来的骨干力量。
    换言之,如今的魏军之中,信陵君已经在无形之中,立下了自己的名号。魏军的现在和未来,都将在信陵君的掌控之中。
    或许下次,信陵君即便没有“窃符”,也能“救赵”了。
    两次大战,信陵君虽然折了在民间的些许口碑与名声,收获的,却是军中的威望与认同。这一点,显然高坐庙堂之上的魏王并没有发觉。
    有了魏国大军在后头给信陵君撑着,这才是信陵君不管自家门前冷落鞍马稀,不担心门客四散,还能够安心地在自家池塘钓鱼的最根本的原因和底气所在。
    手中有兵,心中不慌。而这,还是如今的赵王赵括教给他的。
    至于在所谓的政治上,那就更不用说了,往前十数年,自己已经收留过太多的门客,推荐过太多的官员。
    虽然现在自己一时失意,但只要一朝风云变幻,自己重新掌权,很快便能重新聚拢一大股的势力。
    这就是政治,也更是利益。
    正如信陵君自己所说的,只要魏国还在,他信陵君就不会倒。只要信陵君不倒,自然信陵君府就不会垮!
    只是,信陵君也着实没有想到,他的起复,会来得如此的快速。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