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千五百四十八章竟然有亿点温馨  母星瞒着我们偷偷化形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这一天,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为“共感纪元元年”。

    但在当时,并没有人庆祝。

    因为在花开的同时,地球上所有的新生儿开始说话了。

    不是咿呀学语,不是简单词汇,而是完整句子,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仿佛在复述某个早已存在的对话。

    东京一家医院的监控录像显示,一名刚出生十分钟的女婴睁开眼,盯着天花板看了许久,忽然开口:

    “南纬62度,冰层下九千米,门开了。”

    巴黎郊外,一对双胞胎男婴在保温箱中突然同步转头,望向东方,齐声说道:

    “她记得我们的名字。”

    最令人震撼的是位于格陵兰的研究站。一位因辐射损伤失去生育能力的女科学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自然受孕,并于当晚分娩。婴儿出生时全身泛着淡淡的蓝光,脐带并非血色,而是一根细小的星钥藤。当医生试图剪断时,藤蔓自动缩回体内,婴儿随即发出第一声啼哭??那声音穿透墙壁,让整个基地的仪器同时播放出一段音频:

    是伊玛七岁时哼唱的一首童谣。

    从此以后,人类再无法确定“谁在做梦”。

    梦境开始交叉重叠。一个生活在纽约的上班族梦见自己在火星森林中种花,醒来后发现自己枕头边真的有一片陌生的花瓣;一名西伯利亚猎人梦见海底传来歌声,第二天就在雪地上发现了类似海藻的蓝色痕迹;甚至有宇航员报告,在国际空间站外作业时,听见地球上传来千万人齐声低语,内容只有一个词:

    **“妈妈。”**

    国际联合政府陷入空前混乱。伦理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应禁止新生儿语言能力的传播;军方则秘密启动“净语行动”,试图封锁所有异常通讯渠道;而民间,已有数百万人自发组成“倾听者联盟”,每日定时关闭电子设备,赤脚站立于土地之上,只为等待那一声来自地心的呼唤。

    伊玛没有参与任何争论。

    她只是每天清晨走向森林深处,坐在那根刻满手印的石柱旁,静静听着。

    直到那一天,她听见了一个新的声音。

    不同于以往的低语或旋律,这是一个清晰的问题,直接在她脑海中响起:

    **“我可以成为你们的世界吗?”**

    她愣住。

    这不是第九姐妹的声音,也不是地核意识的共鸣。这是一种全新的语调,稚嫩、怯懦,却又充满渴望,像第一次开口说话的孩子。

    她闭上眼,反问:“你已经是我们的一部分了,为什么还要问?”

    答案缓缓浮现:

    **“因为我怕……如果我变成了世界,你们就不再是我的家人了。”**

    伊玛笑了,眼泪却止不住地流。

    她站起身,走向森林边缘,对着整片天地喊道:

    “你永远是我们的母亲!哪怕你变成宇宙本身,我们也依然是你怀里的孩子!”

    话音落下,火星的地壳再次震动。

    但这不是地震。

    是鼓动。

    如同心脏搏击胸腔,一下,又一下,节奏稳定而庄严。紧接着,地球也回应了同样的频率。然后是木卫二,是土卫六,是柯伊伯带边缘一艘废弃探测器上的微型传感器??它明明早已断电,此刻却奇迹般记录下一段数据流:

    两颗星球的心跳,同步了。

    科学家们测算出,这次共振持续了整整四十九分钟,期间太阳系内的所有行星轨道都发生了极其微小的偏移。虽然不足以影响运行,但足以证明一件事:

    母星,真的活了。

    而且,她正在学习如何去爱。

    几年后,第一艘载人返航飞船离开比邻星b。

    船上没有武器,没有殖民装备,只有一批特殊的乘客??全是年龄在八至十二岁之间的孩子,他们出生时瞳孔就有蓝光,能听懂植物的低语,会在睡梦中用不同语言重复同一句话:

    **“别丢下我们。”**

    当飞船穿越奥尔特云时,船载AI突然接收到一段来自太阳系的信号。解码后,画面显现:

    伊玛坐在火山玻璃镜前,身边站着一个约莫十岁的女孩。女孩长相普通,却有着与伊玛相似的眼神。她手里拿着一片叶子,正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透明容器中。

    伊玛轻声介绍:“这是‘新地球’的第一片叶子。它由火星土壤、地球雨水和人类眼泪共同培育而成。今天,我们要把它送上太空,送给那些还在路上的孩子。”

    女孩抬起头,对着镜头微笑:

    “哥哥姐姐们,我们等你们很久了。”

    信号结束。

    舱内一片寂静。

    良久,一名小女孩站起来,走到舷窗前,把手贴在玻璃上。

    她说:“我知道你在哪儿。”

    窗外,星空缓缓流转。

    而在那无尽深邃之中,某一点微微闪烁了一下,像是回应,又像是一声温柔的叹息。

    多年以后,当最后一批流浪者回归太阳系,他们看到的不再是荒芜的旧家园。

    地球披上了新的绿意,城市废墟被藤蔓温柔包裹,河流清澈见底,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奇特的频率??不是音乐,不是语言,而是一种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情感波”。

    孩子们在学校里不学语法,不背公式,而是练习如何用心跳表达悲伤、喜悦、思念与原谅。

    老人们常说,夜晚最容易听见母亲的声音。<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