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四轮马车的问世,也让各地沟通的效率,提升了数个档次。
想要富,先修路。
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是通用的。
不得不说,贯通各地的秦驰道,极大的改善了民生。
道路畅通了,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货物的价格自然而然的降低不少。
最终受益的都是普通百姓。
此外,番薯和土豆的全面普及,让大秦百姓都能过一个肥年。
更重要的是,零五零现在的漠北也在开始种植土豆,卓有成效。
投降大秦的东胡、匈奴,月氏各部,已经有一部分人渐渐开始从游牧转为农耕。
南北两地的冲突,归根到底便是生活方式的不同。
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一旦遇到冬日雪灾,牛羊便会饿死无数。
连带着他们也活不下去。
为了生存,他们便将目光投向了南方富庶的中原大地。
靠着劫掠弥补雪灾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这一点,站在北方异族的角度上,如果不南下劫掠,他们的族人便会饿死无数。
为了生存抢夺别人,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弱肉强食的本质,其实本没有错。
只是渐渐随着时间的发展,北方异族的掠夺逐渐成了一种习惯。
纵使没有自然灾害的发生,他们也还是会习惯性的南下劫掠。
中原百姓反抗之下,便会造成大规模的屠杀。
南北两地的世仇,一直绵延了数千年。
而今……终于出现了南北融合的契机。
漠北大规模种植土豆,使得北方各族的生活习性随之渐渐也在改变。
有了这些前提,漠北融入中原文化,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在中原地区。
在今年,尤其是将土地全部换种番薯和土豆的农户,收入直接实现几何倍的暴涨。
虽然最大的红利期只有这一年,但也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向官府缴纳的田租甚至还不到他们收成的零头。
这种好事,以往他们做梦都想不到,但现在却实现了。
他们打心底感谢如今的大秦朝廷,感谢推广这两种神迹作物的大秦储君,嬴长缨。
华夏的百姓其实是最纯善的百姓。
任何王朝,只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便会死心塌地的拥护。
历朝历代的造反,其实都是百姓活不下去,官逼民反。
若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华夏的百姓很少会走上那条不归路。
以往的大秦,横征暴敛,徭役深重。
除了关中的百姓心向朝廷之外,关外六国故地的人们其实对大秦归属感一直不强。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