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4章魏赵反目激战中  从长平之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距离长平之战才刚刚过去了七个年头,却不想原本一致抗秦的魏赵竟然刀兵相见。

    当然,这在战国其实并不少见,但信陵君还是不由得有些感慨。

    七年的时间,赵国已经从一个被秦国欺负得喘不过气的小国,摇身一变成了连秦国都要忌惮,甚至要联合自己魏国才敢对战的存在。

    可魏国呢?

    好像也在壮大,却又好像还是原地踏步。

    集结全国的部队,也就只能跟赵军最弱的一支援军有一战之力。

    唏嘘也好,感叹也罢,那都是一时之感。

    信陵君的心底很清楚,如今最重要的,却是要将这眼前的赵军拿下,进而打通与大梁之间的联络。

    没有任何犹豫,信陵君当即便向赵军下达了战书。

    按道理来说,赵括蛮可以拖延一两日的,毕竟大梁城说不定就能在这一两日的时间里被田单攻破。

    但赵括却没有这么做。

    原因嘛,一方面赵括不想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哪怕那个人是田单。

    另一方面,赵括也深知,大梁城没有那么好破,哪怕田单有着兵力的优势,但那毕竟是魏国的都城。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击溃眼前的信陵君,然后携大胜之势,一举拿下大梁,打通与颍川郡的联系,进而一锤定音,拿下秦军。

    当然,从另一角度来看,与其让着数万临时征召而来的大军第一场战斗就面对精锐的秦军,不如用战力稍弱的魏军练练手。

    于是,魏、赵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

    当即两军便在清晨时分摆开了阵势,开始了三晋最后的统一之战。

    只是,令信陵君感到诧异的是,赵军的队伍与他想象中根本不一样。

    本该最为厚实的中军步卒方阵,只有小小的一块,倒是左右两翼的骑兵,几乎是自己的两三倍的数量。

    实际上,赵括从邯郸所带出来的十二万大军之中,不足本就只有四万多人。

    没办法,吕不韦征集的兵力大都是来在九原郡的胡人,而这些胡人之中,几乎绝大多数都是骑马的骑兵,自然到了赵括的手里也是骑兵多过步兵。

    再加上分往轵城的两万人中,一万五千人都是步卒,赵括此时中的十万大军之中,也就只有区区两万五千多人的步卒,倒是骑兵多得很——足足有着七万多人。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两万五千步卒,都是赵括从邯郸带来的精锐部队,即便是面对着秦军也是丝毫不虚的那种精锐大军。

    这也是赵括敢于正面与信陵君对战的底气所在。

    赵括的战法很简单,正面步卒主守,侧翼骑兵主攻。

    胜负的关键,无非就是看是魏军步卒利用兵力的优势,先行攻破赵军步卒正面的防御,还是赵军侧翼的骑兵利用来去如风的优势,先行将魏军射崩。

    而信陵君在看清了赵军的布置的一刻,也就明白这胜负的关键。

    明白归明白,信陵君可不认为自己会输。

    原因很简单,情报显示,赵括的这支部队乃是临时征召而来,战力羸弱。

    这当然怪不得魏国和秦国的情报人员,毕竟这十余万大军的确是从天南地北集中而来,天知道赵括在第二轮的支援中扣下足足三万大军。

    面对这样的情报,信陵君当然有信心能够先一步攻破赵军的阵地了。

    于是,战场之上,两军都带着满满当当的信心冲向了对方。

    嗯,确切地说,是魏军向赵军发起了全面的进攻,而赵军的主力步阵就杵在原地,纹丝不动,只有两翼的骑兵,也是浩浩荡荡地杀向了魏军。

    很快,战事便如同两军的主将所臆想的那般展开了起来。

    两翼的战场上,魏军步卒在骑兵的配合之下,艰难地顶住了来自草原的冲击。

    是的,草原的胡人在战场上尽情地驰骋着,这一刻胡人优秀的箭术以及赵军优秀的军工业,在此刻的魏军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

    来去如风的骑兵,魏军的步卒根本不可能跟上。

    唯一的办法,便是在自家骑兵的阻击下,对减速下来的赵军骑兵进行围攻。

    只可惜这样的战法用个一次两次还好,用多了之后,很快就被赵军骑兵给破解了。

    凭借着自身兵力的优势,赵军的骑兵面对魏军骑兵的拦截,根本不恋战,转身就往另一侧跑。

    不管魏军是否追击,都有另一组的赵军骑兵从另外的角度给与魏军杀伤。

    很快的时间里,两翼的魏军便基本彻底地处于了防御的姿态。确切地说,是处于完全的被动挨打的境地。

    只是,魏军还是有些小瞧了来自九原郡胡人的箭术。

    明明身前已经有数面圆盾的护持,可赵军的箭矢就是能找到那缝隙之处,狠狠地钻入其中,带着鲜活的生命。

    虽然魏国的骑兵也尝试着反击,但面对赵军的兵力和战力的双重优势,魏国的骑兵根本占不到半点便宜。

    只不过短短的一刻多钟,魏军的骑兵便已经损失惨重。

    而两翼的步卒也在赵军骑兵的袭扰下,不断地减员。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数十名魏军的将士丧命在赵军骑兵的箭矢之下。

    但这点损失对于有着十万大军的信陵君而言,根本不放在眼里。

    这个年代的骑兵打步兵,没有重骑兵的情况下,也只能这样消耗了。虽然不算太慢,但却跟快也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若只是这样被动挨打,信陵君早就带着部队撤了。

    之所以没撤,实在是侧翼的魏军有多么的窝囊,正面的魏军就有多嚣张。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