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7章 马城初见赞李牧  从长平之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燕国随即在国相栗腹的带领下开足了马力,征兵的征兵、筹粮的筹粮,揽权的揽权、闭门的闭门。

    总之,在燕国自上而下的努力中,一切都向着他们所预期的那般前进着。燕国,正用他们最后的血肉精气,堵上了百年的国运,铸造着一柄挥向赵国的宝剑。

    成了,从赵国的身上割下一大块肉,弥补消耗的血肉精气,再凝聚意志,挥舞第二剑

    败了,或许就要彻底地退出战国的舞台了。

    当然,事关燕国得命运,燕王也好、国相栗腹也罢,也不是什么正经事情都没有做的。

    为了麻痹赵国,栗腹四处散播着燕军也要对东胡人动手的消息。这个消息倒是没有在中原各国中引发什么大的动静,却是让本就虚弱的东胡人给吓了一大跳。

    这几年趁着赵军在长平战场,燕军的压力小了不少,可没少收拾东胡人。

    不得不说,这个消息却是也一定程度上骗到了很多在蓟城的探子,其中就包括赵国的密探们。直到随着时间的流逝,聚集在蓟城的燕军越来越多,多到了离谱的程度,众探子们这才有所警觉——打区区东胡需要这么多的兵力吗?!

    要知道,因为地缘的关系,东胡的草原比之赵之地的胡人要贫瘠得多,人数、装备也更是要差上许多,加上燕军近几年几乎不间断地侵袭,东胡人的实力已经降低到一个可怕的程度。

    这一点从如今赵国和燕国分别在北面的驻军数量就很能看出问题

    赵国,即便在长平战场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了代北六万精锐的驻军,而且这六万精锐大军才堪堪能够抵住胡人的“打秋草”活动。

    反观燕国,如今在北面的驻军甚至不足三万,就这区区三万大军,却还能压着东胡人打。东湖人的战力之弱,可见一斑。

    按理说,即便是要剿灭东胡,六七万兵力足以!可燕军呢?几乎是源源不断地向着蓟城开进,一万、两万、三万直到某日黄昏之后,城外人满为患的军营寨之中居然冉冉升起了不下数以百计的炊烟——蓟城的各国密探这才发现事情不一般!

    为了对付这样一群乌合之众,需要调集如此多的大军?这简直就是在“杀鸡用牛刀”啊!

    而等从燕北调回的兵卒回到了蓟城,众人才纷纷觉得不妙,只是此时,蓟城已经进入了戒严之中,别说打探消息了,就算是已经有了消息想要散播出去,也是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燕王终究也是稍稍听取了将渠的建议,在大军即将整备完毕的前夕,向秦国派出了使者,试图说服秦王出兵策应燕军的军事行动。

    当然,燕王的意思很明显,秦王能出兵那自然是最好!但若是秦王不肯出兵,燕国也不怕撑着。一句话,赵国这块肥肉,燕国是吃定了。

    只是若是秦王知晓了燕王的想法,不知是会称赞他的勇气还是会嘲弄他的无知。

    但,终究,无知者无畏也!

    这边燕国风风火火地准备着,那边赵括在代地也没闲着,在吴姓裨将的带领下,赵括一行人不过一日的时间便已经来到了抗胡的第一线——马城之外。

    赵括骑着高头大马矗立在马城之前,抬头望去,刻着“马城”二字的石质牌匾已经被风沙侵袭得只剩下个轮廓,点横之间却也隐约可见当年的铁画银钩。

    马城显然并不算太大,但它的城墙却不算低,足足有两三丈高。

    而看起垒土层层分明的颜色,显然是经历过数次的修缮和筑高的。

    最低的土墙只有一丈高不到,更是已经泛起了黑褐色,显然这是经历过无数次风霜与血雨洗礼的见证。而越往上的城墙,颜色则是越浅,最上面的几乎与地面的土质别无差别,显然才建了没有多少时间。

    这简单的城墙,似乎也暗暗预示着赵军在代地渐渐失去主动权的军事情况——原本只需要一丈高的城墙,在一次次的加固中,终于成了如今雄伟的模样。

    城墙的厚实,从来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即便如那万里长城一般的雄伟巍峨,也不过是一道历史和民族不愿意提起的伤痛。

    现在的马城,俨然是一座充满着血腥气息的堡垒一般的城池。

    城池之外,射界早已被扫清,所有高于膝盖的木头,包括灌木丛都被清理得干干将军,几颗枯黄的小草,或许便是这条路上唯一的点缀了。

    而令赵括稍感欣慰的是,出入马城的百姓之中,虽然或有焦急的模样,但却并无害怕的意思,显然,对于马城中的赵人而言,对于即将到来的胡人,并没有多少畏惧。

    城门之内,赵括甚至已经听到了熙熙攘攘的叫卖声。

    看来还不错,百姓的日子还在继续过着。只有一个安全的地域,才能让百姓们安心地生活,才会传出如此市景的气息。显然,马城之中,有一个好的守将,令百姓们都很安心。

    当然,城门前站着的那个青年将领和身后站着的士卒手中拿两柄枪头锃亮的长矛,也是令赵括欣喜不已。

    虽然那几名士卒的衣装并不算鲜亮,甚至是有些破旧了,而铠甲方面也更是赵括看不上的老式皮甲,防御力弱的同时,还束缚着人的动作。但仅仅那柄长矛,赵括就知道,这只战兵是能打仗的。这也令赵括对接下来的战事更有信心了。

    至于那站在城门前的将领,应该就是赵括日思夜想的战国四大将之一的李牧将军了。

    没有犹豫,赵括随即一个鹞子翻身便跳下了马。

    城门前的年轻将军赶忙扶了扶自己的头盔,随即三步并作两部,来到了赵括的面前。

    “末将李牧,奉命在此恭候上将军。”年轻的将军

    “李牧?”赵括拍了拍眼前的年轻将军,努力压制住心中激动,对李牧说道“李将军辛苦了。”

    “不辛苦。”李牧立即答道。

    闻言的赵括微微一愣,显然对于李牧的回答也是微微一愣——果然还是稚嫩的将军一枚,这点觉悟都没有。领导说你辛苦,你要告诉领导的是“您更辛苦!”啊。怎么能答自己不辛苦?!不辛苦,那不是逼着领导给你的布置更多的工作吗?

    赵括在心中轻笑,随即也没有为难李牧。

    轻轻拍了拍李牡的肚子,随后又看向了李牧身后的几个兵卒,上前两步,一把抽出了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