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零三章 造不如买  大明180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朱靖垣听着汪来的说明微微点头,对汪来的判断基本认可。
    不过心中同时也隐约感觉到,汪来为首的大明战舰设计师,对泰西人的航母设计摸索过程的预测,仍然是比较乐观的。
    大概是自己直接给出了成熟的航母设计,让汪来等设计师们对从无到有的摸索航母设计的难度没有足够准确的认识。
    自己直接给出的大量特化设计,都是上辈子多个国家几十年不断摸索积累出来的。
    现在自己和大明不给泰西人偷师的话,他们要搞出真正成熟的设计,很可能也要几十年。
    不过,如果仅仅是搞出能用的航母,倒是应该不需要太长时间。
    传统航母最关键的设计是全直通甲板,只要在半甲板的巡洋舰改装航母上训练的时候,多摔死几个飞行员之后,他们就应该会想到了。
    要有全直通甲板,要么不要舰桥,要么把舰桥放在侧面,这里还能再错一次。
    他们无法迅速确定的事情,是舰桥的更合理结构、甲板的形状和外飘幅度、升降机的布置和规格、机库的合理规格等难以量化的设计。
    朱靖垣心中考虑了一会儿,转而问了汪来另外一个问题:
    “现在六万吨战列舰已经动工了,咱们的六万吨航母设计迟迟不能定稿,目前最大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这种问题就是汪来自己日思夜想的本职工作了,所以现在不假思索的直接回答:
    “一个是结构和航行稳定性。
    “更高的飞行甲板,更大幅度的外飘结构,而且是高度不对称的外飘结构。
    “这些设计,在各种航行姿态下的稳定性到底如何。
    “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实战寻求。
    “一个是弹射器的规格。
    “目前实验的蒸汽弹射器,能将十二吨的飞机,推动到两百二十公里每小时。
    “距离您要求的三十吨三百公里,仍然有很大的距离。
    “虽然蒸汽弹射器的研发组,保证能在一年内将推力提升到十六吨以上。
    “我们也相信他们肯定能够做到十六吨。
    “但是,十六吨相比三十吨,仍然可以算是截然不同的数据级别。
    “从十二吨到十六吨,应该不用改变底层设计,就能达到。
    “但是从十六吨到三十吨,就未必可行了。
    “一旦需要在将来改变底层设计,那现在就算是做出预留空间,也未必能够保证合理。
    “最后是对于使用寿命的忧虑。
    “按照您的设想,这种规模和设计的航空母舰,会是未来海军长期使用的主力。
    】
    “他们应该能用五十年。
    “五十年这个年限,给了设计人员极大的压力,在很多地方都犹豫不决。
    “因为五十年后的事情,实在是难以预料啊。”
    朱靖垣听到这些说明,先是点头然后又摇头。
    这些问题当然的确是问题,但却是自己没办法直接解决的问题。
    自己只能给出指导思想,给出技术指标和方向,却没办法具体的实现。
    自己最多是在精神层面,帮工匠们尽可能的解放思想。
    大明的工匠是个非常宽泛的统称。
    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包括工艺开发人员,包括工程设计人员。
    还包括现场施工人员,干活的技术工程人员,还有后续的测试人员。
    最后是汪来、李锐这种工匠出身官吏们。
    他能都习惯互相称呼为“某工”。
    某个部门或者某个项目的负责人,通常可以尊称“大工”、“总工”。
    朱靖垣稍微整理了思维和逻辑,努力向汪来这个工匠首脑传达自己的想法:
    “六万吨的航母,和六万吨的战列舰不同,不是纯粹的规模放大。
    “六万吨的航母,仍然可以算是一型全新的战舰,所以第一艘仍然可以作为实验舰对待。
    “设计人员只需要保证理论合理就行了,不需要向施工部门保证建成后肯定好用。
    “但是他们要给出一个可行性概率,诸如在什么程度的侧倾下可能会倾覆。
    “至于弹射器的预料空间,同样也不需要太过死板。
    “预留了空间,不是只能使用这些空间,有余量可以挪作他用,不够用可以再改造。
    “实验舰建成后多次改造测试都是完全正常的。
    “我提的三十吨的重量,三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也只是一个空泛的目标。
    “不需要死卡着这个目标来,现在研发团队不是说能做到十六吨吗?
    “那第一型弹射器的设计定型标准就按照十六吨来好了。
    “实现了十六吨的指标,就能直接上舰了。
    “还有最后那个五十年,那更是我个人的一种评估,不是给设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