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们镇守各地。
却没想到,此举直接惹恼了嬴政,不仅没接受他的建议,反而采用了李斯的意见,实行了郡县制。
而那王绾,便成了李斯的踏脚石,黯然退场,不久便卸下了丞相之位。
从那之后,儒家在大秦朝堂的话语权急剧缩减,但也并没有彻底消亡。
其实这样倒也罢了。
主要是那儒家看似温雅随和,骨子里实则霸道至极。
若儒家掌权。
必没有其他流派的生存土壤。
大秦君臣也时看出了这一点,所以隐隐才会排斥儒家。
上卿蒙毅也是失笑道:“七公子今日是骂痛快了,但恐怕日后那些老儒生就要记恨上了,做事如此不留余地,还是有些不妥。”
嬴长缨却摇头道:“面子都是自己给的,他们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德性,配不配本公子给他们这个脸面?”
自从嬴政立自己为储君之后,其实就是损害了儒家的根本利益。
这时候讲情面,那才是可笑。
他被那淳于越当场发难的时候,怎么没见一个儒生出声反对。
说到底,还是立场问题。
很快,群臣便将这些不愉快抛诸脑后。
嬴长缨成为储君,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纵然那些个老儒生从中作梗,也不会改变什么。
不一会儿,整座大殿觥筹交错,不时大笑,相谈甚欢……
只是说着说着,众人的议题不免谈到了治国之上。
虽然嬴政说过今日不议政事,但群臣都是重任在身,少不得议论纷纷。
自从李斯自刎后,大秦的丞相之位便空悬了下来。
能继承这个位置的,当属蒙毅呼声最高,嬴政也比较属意蒙毅。
蒙氏兄弟,蒙恬主外,蒙毅主内,皆权势惊人。
此时酒过三巡,蒙毅不由得对着群臣大吐苦水。
所说的还是大秦的吏治问题。
此次国内大肆反叛,不少大秦官员也参与其中,可见大秦的吏治败坏到何种程度。
想要将其根治,实属不易啊。
嬴政此时也放下架子,对着嬴长缨道。
“长缨,你不妨听听群臣之言,日后你少不得要参与这些事情,早一日接触也是好的。当然,你若是有一些想法,也大可说出来,让诸位爱卿为你斧正斧正。”
蒙毅闻言有些肃然,嬴政对嬴长缨的栽培确实算得上是不遗余力了。
嬴长缨恭声道:“儿臣自当从命。只是怕所言不切实际,贻笑大方。”
嬴政失笑道:“寡人知道你是个有主意的,不必妄自菲薄。”
就听蒙毅继续说道:“陛下,臣最近经常翻阅历届考核官员的文书,心中有许多疑惑!”
秦朝时期,对官员的评级有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
由监御史主持,每年都会评定成绩。
比如那嬴长缨招揽的萧何,便是常年居于泗水郡考核第一……
蒙毅叹息道:“臣之前未接触这些,还有所不知。直到最近几日,才发现我大秦考核之法竟如此荒唐!”
闻言,群臣不由一窒,想不到蒙毅竟会说出荒唐这样严重的字眼。
就连嬴政也是不由郑重起来。
蒙毅继续道:“臣发现,那考核文书之上,竟多是‘明镜高悬、舍己为公、急吏缓民?’之类的话,但具体好在哪里,却未曾表明。更奇怪的是,难得有少数评语提到官员的不足之处,也十分晦涩,大都一笔带过。臣实在是不明白,这考核之法,为何会如此模棱两可。”
“若是以这个作为官员评定之标准,臣以为断然不行,没个具体的标准,实在荒唐可笑,多有荒谬之处!”
嬴政闻言顿时皱眉。
这大概是李斯执政时期,遗留下的祸端。
李斯年轻之时,不可否认是一个难得的能吏,只可惜在年老之后,越发的贪图权势。
说一句尸位素餐毫不为过,整日琢磨那些蝇营狗苟之事。
大秦的吏治,便是在那时候慢慢败坏了。
嬴政不由点头道:“听卿家所言,寡人也深以为然,如今的吏治考核的确很是不妥。只是,又该如何改变?”
蒙毅道:“大秦吏治弊端,臣也常常思考,直到今日才有了些许的思路,也草拟了一份奏折。只是详细的章程,还需要更加完善即可,其中若是有疏漏之处,还请陛下示下。”
嬴长缨不由微微一赞。
啧,会做官,也会做人!
难怪这蒙毅在朝堂之上,能混的风生水起。
嬴政听了满意点头道:“蒙爱卿但说无妨,正好群臣都在,说来给大家听听。”
蒙毅沉声道:“那臣便直言了。”
“其实,我大秦吏治考核,从根本上便错了!臣以为,要肃清吏治,当务之急是要限定考核之标准,这是其一,其二便是设定期限。”
“将官员之职责细分,并责任到人,届时便可以做到以事责人,务责实效!”
“如此一来,官员自然务实,而不是一味追求那些花哨的评语。”
嬴政闻言心头不禁一动,道:“此法具体如何,蒙卿家不妨详细说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