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此杨济、杨嚣的政绩常为秦国之首。
“二位于此六七年,使荒域复为沃土,有大功于大秦于华夏也!”杨峥扶起两人。
雁门、太原、定襄三郡之所以能在前面稳如泰山,其实背后都是前后河套在支撑。
“此臣分内之事也,不敢言功!”杨嚣拱手道。
弘农杨氏虽然左右逢源,但杨家的子弟的确出类拔萃。
杨嚣、杨骏、杨济、杨珧俱为一时之选。
“功就是功,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你二人镇守边疆有功,有何心愿,不妨说出来。”
有归信城在北面为前哨,河套地区的地缘安全大为改善。
两人在此地多年,无异于流放,是该补偿他们的了。
杨嚣一如既往的稳重。
父亲轻浮,儿子往往稳重。
杨修狂浪,钟会轻浮,两人的儿子养子都比较稳重。
杨济却欲言又止。
这自然逃不过杨峥的“法眼”,“文通可直言。”
杨济拱手道:“属下治理边地多年,却一直想为大王征战天下!”
“好!”杨峥顺口就答应了。
杨济原本就是将领,投奔夏侯霸。
晾了人家这么多年,也该给机会了。
再说秦国本来就是轮戍制度,将领和官员在一个地方太久,不是什么好事。
“封杨济为积弩将军,领朔方、九原二郡府兵随孤征战,封杨嚣为河州刺史。”杨峥没忘记杨嚣。
“谢大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