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六章 善恶之论【跪求订阅月票鲜花】  大秦:我!无双皇子,镇守长城十八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二百零六章 善恶之论【跪求订阅月票鲜花】

    张苍的成就,细数整个华夏历史,他都是有数的存在。

    只是现在,他在人群中显得颇为不起眼,若不是始皇今日召集群臣研究民间启蒙之事,张苍也难以步入朝堂之上。

    刚才在大殿外的时候,嬴长缨就隐隐约约听到了众人的争论。

    而争论的焦点,正是荀子的人性本恶论。

    民间启蒙,绕来绕去,终归要从稚-童起始。

    如何确立启蒙的基调至关重要。

    这是影响大秦未来年轻一代思想的基础。

    虽说是民间启蒙学说,但也是朝堂各家派系的争论。

    大秦虽以法度治国,但以为例的荀家拥护者却也不少。

    他们坚持认为,人性本恶。

    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才更要施加教化……

    这也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所在。

    荀子学说,从李斯执政时期,便在秦朝大行其道。

    更别说还有韩非对秦王的影响。

    张苍也是荀子的弟子。

    细数下来,大秦朝廷之上,荀学的支持者其实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昔日李斯势大,荀家学说虽是儒门,但是在倡导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所以深受嬴政认同,这也是荀学在秦朝大行其道的原因。

    荀学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这其实和后世的西方价值观有些相似了。

    荀学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相比较。

    荀学可以说海纳百川,并不是正统的儒学,而是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

    但如今的争论,已经脱离了最根本的教育之争,演化为派系之争。

    若是在民间开蒙续用荀学,便是默认了李斯时期的执政理念。

    对于蒙毅为首的新兴中枢阶层不利。

    也对新政不利。

    哪怕是为了消除前政影响,他们也断然不能支持荀学。

    但有苦于没有具体的理论作为依据,被王绾和张苍等人辩驳的哑口无言。

    按理说,荀学的人性本恶论,但也有孟圣的人心本善论作为对照。

    两者虽然同出一门,但理念却截然相反。

    蒙毅等人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太过于单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更别说王绾、张苍这些整日研究学问之人,本就善于论辩。

    蒙毅是个实干家,不擅雄辩。

    且不说儒家本身如何。

    其实在先秦时代,儒学很多东西都是值得参考的,对统治阶层尤为有利。

    只是后代经过一代代的阉割,那时的儒家学说,也渐渐成了四不像。

    刻板教条,迂腐不堪。

    在嬴长缨的角度来看,荀学的人性本恶论,对于统治百姓其实不利。

    人心本善论,无论在道德层面,还是在统治方面,都更加优良。

    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上,占据华夏古代主流地位的也是人心本善论。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是傻子,一套学说能占据主流上千年,甚至在后世二十一世纪,仍然大行其道,自然有其本身存在的道理。

    华夏的教子歌《三字经》当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也就是说,人的天性是向善的。而且,这种天性都是相同相近的,带有普遍性的。

    只因为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才造成了各种行为的差异,导致背离“善”的现象。

    人性不但本来是善的,而且是向善的。也就是说,总是会向善的方向去发展。

    所以,华夏文化的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感化教育”。

    也就是德育教育。

    这种思想认为,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人的恶习是后来沾染的,所以开启民智,首先要从道德教育入手,劝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从小培养这样的道德观。

    久而久之,社会就会安宁了。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就是说,光靠政令与刑法来约束民众,那么即使大众不敢违法乱纪,也会心生奸计,没有从小建立廉耻之心。

    这一点,嬴长缨虽然觉得有些道理,但也不是完全认同。

    相应的管控是绝对必要的。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所以人心向善,就像水往下流一样,是一定的规律。

    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有人来引导。

    那么……这个引导者是谁呢?

    自然便是统制阶层。

    其实朝堂上的众人心知肚明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