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直播间的观众们以为许浩很快就会来到镜头前与他们互动,但这似乎是他们一厢情愿。
简单收拾了一下卫生,
许浩并没有来直播镜头互动而是径自拿着锯子,走向了昨夜准备好的碗口粗细的旱柳前剥起了树皮。
“他这是要开始了吗?”
“有可能!你看那一块平整的土地已经挖到了黄土层,应该就是木屋的地基!既然木屋的地基已经做好开始建小屋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错!这小子还算讲点信用,没有找借口拖延。”
“就是!”
“瞧瞧他怎么整吧。”
“还能怎么整,开始肯定是选大梁....”
不少观众本来有些不满,可看到许浩开始动手后怨气瞬间消散了不少,很多观众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那堆木头边。
虽然许浩在木头堆那边无法对着镜头直播但通过镜头可以将许浩的一举一动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播间里的议论竟是再次变得多了起来。
无它,
只因为许浩处理木头的手法太过于娴熟。
只见他一会用木仟子放线一会用锯子开板,一会又用刨子平整一会又上手工凿,没过多久地上就多了一堆刨花。
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一个极其资深的DIY爱好者。
“这小子有点意思!”
“木头又是被他凿眼又是划线的,还弄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他手法熟练说不定经常干这个,不过....大家不是都说他是个六十八线的导演吗?”
“导演怎么了?一部作品也没有,估计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捣鼓这个了。”
“也是!”
“对了,工地人和马特忠粉还在吗?”
有好事的网友在公屏上@了一下。
要不是许浩和这两个人的赌约,他们也不会被吸引到许浩的直播间。
“在!”
意外的是网友刚刚@完,二人就一同给出了回复。
“你们现在慌不慌?是不是已经开始准备太空弹了?”
瞧见二人现身,直播间的气氛瞬间欢乐不少。
“慌?我就不知道什么叫慌!别看这小子现在整的挺溜但实际上就是些花里胡哨的炫技手法而已,打造木屋真正的难度没有钉子和木胶的情况下如何连接木屋的各个部分!”
工地人立刻回了一句长长的评论后面还加了几个不屑的表情。
“这.....好像也是!”
不少观众一愣。
工地人说的是有一定道理,平整的木板、光滑直溜的大梁只要是哀嚎DIY的都能做到,但如何不用钉子木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是大难题。
“行了,都别吵吵....接着往下看就知道了!”
......
殊不知,就在直播间几万观众看的不亦乐乎的时候,
燕城,二环里的一座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里传来了一声惊讶,而建筑的大门口还挂着一块木牌,上面赫然写着龙国古建筑文化研究院的字样。
“怎么了?老李!”
二楼,听到声音,一位年约七旬带着石头眼镜的老头立刻凑了过去。
“你看!”
窗户边,只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急忙将手机递了过去。
“什么东西?”
戴眼镜的老头有些意外的接过了手机。
对面的这位名叫李珏,是龙国古建筑文化研究院的院长,龙国古建筑文化研究院隶属于龙国文物局,是正儿八经的正厅级单位。
李珏平时工作认真,几乎不会在上班时间做其他事情怎么今天突然看起了手机。
然而接过手机一瞧,戴眼镜的老头瞬间愣住,
“这....这...他是谁?”
“是不是很意外?”
李珏深呼了一口气,缓缓在靠在了椅背上。
坐在他对面的老者名叫柳山,是文化研究院的副院长也是他多年的老搭档。
“意外!简直太意外了....没想到我龙国还有这样的年轻人!”
良久,柳山缓缓开口但眼睛再没离开屏幕半步。
“我当时也是看了一个视频推送说有人想要挑战不用钉子和木胶建一个木屋,于是便来了兴趣。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真的会失传了许久的榫卯技术,简直不可思议。”
李珏摸了摸下巴。
在龙国文化历史上有一段是缺失的,尤其是古建这一块的相关技术好像莫名其妙的断层了一样。
虽然龙国图书馆里也有不少关于古建的书籍但好多技术都是一笔带过,根本无法还原当时的修建情形。
后来古建筑院想尽了各种办法终于研究出了不少榫卯构造,
但新的难题又来了,
有些地方在搞开发的时候需要将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