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九八章 大明皇帝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明180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朱靖垣看着沈复离开之后,坐在椅子上思考另的问题。
    神州、大明、朱家、百姓们的历史,他们的现在,以及他们的未来。
    以及自己这个皇帝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神州的王和皇帝到底是什么?
    王字最初的象形是一把斧头,所以本来应该是群体内掌握斧钺,掌控军事力量和处罚权的人。
    斧钺也是祭祀活动中重要礼器,后世皇帝礼服上十二章里面始终有斧型的黼。
    神州的国字最初的象形是“囗戈”,是军队守卫和控制的区域。
    泰西的君主和国家称谓的来源则有明显的不同。
    英语的kg是从词根k-引申出来的,通常与氏族和家族有关,与表示血统和生殖的gen-同源。
    所以英国的kg引申出来的意义,应该是同一个祖宗的后代群体之中的首领。
    本意更接近于神州的宗族长,直接翻译成国王确实有些夸张。
    翻译成王国的kgdo这个单词,是kg加上了-do这个抽象名词后缀,增加了法令和裁决的意思。
    可以看做是由宗族长裁决集体事务的地方,翻译成部族或者部落可能比较合适。
    不过欧洲中世纪的时候,kg们的统治范围不断增加,本身的实际权力也不断地上升。
    最终也有了类似于东方的王和王国的实际地位。
    翻译成皇帝的eperor源自拉丁语名词iperator,字面意思就是“指挥官、统帅”,后来变成了统治者。
    实际上与神州的王的意思似乎是比较接近的。
    翻译成帝国的epire,来源于拉丁语中iperiu,具有“命令、统治、支配”的意思,引申为管辖权。
    本意应该是由军事统帅统治的区域。
    所以这个epire直接翻译成王国似乎就非常的合适了。
    神州的“王”的地位,在西周时代达到了巅峰。
    本来就是掌握军事力量的统帅和宗族首领,还通过文王演周易再次取得了宗教领袖的地位。
    周王当时就已经是天子和天下共主了。
    所以周朝的地位和罗马应该是对应的,汉朝人也说罗马“诸国仰之如周京”。
    只不过到了春秋战国的时代,本来应该是周天子封臣的下属们也接连称王,导致王的地位开始矮化。
    说白了就是数量多了就不值钱了。
    始皇帝灭了所有的王国之后,就没有继续使用周天子的王号。
    另外创造了一个更加高贵的尊号——“皇帝”。
    皇最初的象形字,是一个像是孔雀尾羽的符号,侧下方有一个横着写的“王”。
    本来意思应该是商王的冠冕,或者是是象征商王权力的礼器,上面可能有类似孔雀羽毛的装饰。
    到了周代的时候,侧下方横着的王正过来,放在了冠冕符号的正下方,有了大和美的意思。
    秦始皇称皇帝之后,皇的上半部分变成了自,有了起始的意思。
    皇也可以引申为更加高级的王。
    帝的象形起源至今没有确定的解读,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符号。
    像一个米字的上端加了一短横,中间横的两端又加了两个短的竖线。
    有人判断可能是绑在一起的木头,类似于火盆的交叉支架。
    但是中间的长横,以及长横两头的竖线,暂时没办法解释,绑火盆架子不需要横棍。
    不过可以根据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反推出这个符号代表的含义。
    在商代早期,帝是最尊贵的祭祀对象。
    商人甚至不能直接问帝什么,而是要去请求祖宗跟帝说话。
    帝也不会直接回应和亲自做什么,而是会“帝令”四方风和土这种自然神去干什么。
    这么看好像是类似至高主神的符号。
    但是到了商代中期的时候,帝又变成了商王给已故父王上的尊号。
    到了最后,活着的商王也用了帝号。
    伴随着这个变化过程,商代早期有专门的人负责祭祀,后来这个职务被商王自己接管了。
    同时最终帝号都被商王接管了。
    朱靖垣严重怀疑,是商王意识到了祭祀根本没有实际用处,神也不会搞什么实际上的奖赏或者惩罚。
    所以才会尝试着将神权归于自身,然后继续用神权来统治国家和子民。
    所以帝始终带有神权的意味。
    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可能是文人为了借用传说中的皇和帝的贤明,来规劝当世的君主稍微做个人。
    也可能是祖先崇拜达的程度到了一个巅峰。
    当时的人可能把各种坏事儿的搞过了,意识到传说的神是没有什么用的。
    最起码神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
    但是从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