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二七章 登基大典就是告诉老天和祖宗自己当皇帝了  大明180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大明皇帝的登基大典,在世祖皇帝时代做过调整,相比前代简洁了一些。
    但仍然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大公元年正月初一,天刚刚微微亮的时候,朱靖垣就已经起床了。
    乾清宫门外,皇帝的仪仗队也已经准备齐全了。
    朱靖垣进食沐浴之后,在一大群仆人的伺候下,换上了最正式的冕服。
    冠冕垂珠十二旒,衣裳纹绣十二章。
    肩扛日月,背负星山,膝蔽龙火,袖衬龙华。
    这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尊贵的礼服。
    而且是没有之一的。
    就算是皇帝平时也不会穿,全套配齐了实在是太麻烦了。
    从乾清宫出来,乘坐专门定制的汽车,前往奉天殿,开始典礼的第一个环节,祭告天地。
    把传统的马车改成汽车,是朱靖垣专门要求的。
    如果是以往的皇帝,通常要去郊外的天地坛祭祀,但是应天新都的祭天功能,被放到了新奉天大殿的顶层。
    朱靖垣作为皇帝,带着几个贴身的仆人,乘坐专用的电梯最先上楼。
    有资格参加的高级臣子们乘其他电梯上楼。
    从电梯出来的时候,朱靖垣站在这个被定名为“天殿”的大殿门口,稍微遥望了大殿的情况。
    这是朱靖垣第一次上来……
    在新奉天三大殿中,天殿位于最上层,面积是最小的。
    但是这个小也仅仅是相对于下层而言,相比以前的天坛的大殿就大了很多了。
    关键是高了太多了,足足超过一百米的高度。
    仰头看天顶的时候,本身巨大的高度和距离,再加上人仰头压迫脊髓,会产生一种略微晕眩的压抑感。
    威严相比以往的天坛大殿高了太多了。
    朱靖垣作为皇帝,到了大殿之后稍作休息,然后在大宗伯沈复的提示下,开始主持正式的祭天大典。
    祭天是皇帝在大殿中心主祭,其他重要大臣在身后和两侧陪同。
    这个过程不允许泰西诸国和藩国人员观礼。
    因为在大宗伯和礼部官员看来,他们是没有资格陪皇帝一起祭天的。
    大明的日常礼仪中已经废除了跪拜。
    但是祭天的仪式仍然要使用跪拜礼节,而且是非常麻烦的五拜三叩首大礼。
    五拜三叩首的大礼,与朱靖垣前世大清用过的三跪九叩的大礼,两者之间不只是数量上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两个朝代的“表演理念”上的区别。
    三跪九叩是“跪礼”,行礼首先跪下再趴下磕头,非常的简单粗暴。
    五拜三叩首是“拜礼”。
    拜礼与大明人现在平时用的稽首、拱手礼,可以算是属于同一个体系之内的动作,相互之间是可以串起来。
    举手合拢前后摇晃,或者加个点头示意,就是最简单的拱手礼了。
    拱手不是后世电视上的抱拳,也不是民间流传的作揖。
    双手交叠在一起的时候,手心都是朝向胸口的。
    如果双手合拢之后,继续向前弯腰躬身,这就可以算是稽首礼了。
    稽首之后继续俯身下去,双手从朝向胸口的方向,转到朝向地面的方向,交叠着放在地面上。
    这个过程是人首先趴下,手落地之前膝盖还没有放在地上。
    双手按到地面之后,膝盖才跟着弯下跪在地上。
    最后头继续向下弯,点在自己交叠的双手的手背上,这样就算是完成了一拜。
    拜完了直起身子,姿势也就变成跪坐了。
    这时候先起右腿,然后双手按住右膝盖,最后整个身体站起来。
    这样反复循环五次也就完成了五拜。
    最后一拜之后,双手不再交叠,而是分开放在两侧。
    然后额头点到地面上,反复点三次,也就完成了最后的三叩首。
    这样一套礼节做下来,动作还要做的标准到位,整个过程还不能出错,多少也是得练练的。
    朱靖垣觉得不如大清的三跪九叩来的简单粗暴。
    跪一次,磕三个头,反复循环三次就完了,没有其他的动作方面的要求。
    大清的三跪九叩可能就是五拜三叩首的精简优化版。
    但是拜礼也确实是中华传统礼仪。
    大清早期可能是比较草莽,模仿中原的礼节没有学透彻,或者觉得原版太过麻烦,就改的简单粗暴了。
    就像“台吉”其实是太子的音译,“福晋”也是夫人的音译。
    因为他们有口音,学的不像,才变成了这个音。
    大清入主中原成了“正统”之后,台吉这个敏感的词不用了,福晋这种词倒是成了惯例。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