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千四百三十五章 再战齐晨  我的透视超给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酒神站在远处,默默饮尽一杯烈酒,将酒杯砸向地面。

    当晚,异变突生。

    全国多地报告,有儿童在梦中听到同一段旋律??简单、重复,像摇篮曲,却又带着金属般的冷感。醒来后,部分孩子出现短暂失忆,或对某些词汇产生莫名恐惧,如“质疑”“调查”“档案”。

    心理专家束手无策,直到一名参与“火种计划”的十岁女孩提出假设:

    “会不会……这首歌,是某种‘认知格式化程序’?就像电脑杀毒,但它清除的是‘不听话的想法’。”

    她的导师起初不信,可当她哼出那段旋律时,实验室的AI语音分析系统突然崩溃,屏幕上闪过一行乱码:

    > **“检测到高维递归指令,启动防御协议……失败。源代码:归序?子协议7”**

    小兰立刻意识到:

    归序的核心并未藏在地下,也未沉于海底。

    它早已渗入日常??在儿歌里,在广告词中,在每一句“大家都这么说”的潜台词里。

    它不是组织,不是系统,而是一种**思维病毒**,靠顺从繁殖,以“合理”伪装。

    她召开最后一次高层会议,宣布进入“终极响应”阶段。

    “我们不能再被动防御。”她说,“从今天起,启明阁解散所有官方架构。

    我不再是‘领袖’,酒神也不是‘先知’。

    我们将化整为零,成为一百个、一千个匿名信息节点,散布在全国各地。

    我们的任务不再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而是??

    **不断制造‘无法被归类的疑问’**。

    让归序的算法无法识别,无法归档,无法消化。”

    酒神咧嘴一笑:“终于要玩点脏的了?”

    小兰点头:“我们要让每一个看似荒诞的问题,都变得无法忽视。

    比如:‘为什么庆祝胜利的雕像,从来不面向失败者?’

    比如:‘如果所有人都同意一件事,那反对的声音去哪了?’

    我们要把这些疑问做成涂鸦、编成段子、写进歌词、塞进游戏彩蛋??

    让它们像野草一样,长在系统的裂缝里。”

    计划代号:“**杂音行动**”。

    三个月后,变化悄然浮现。

    地铁广告屏上,突然插播一段30秒动画:一个小人反复敲打一堵写满“正确”的墙,墙后传来微弱回响:“我也对。”

    短视频平台流行起“反常识挑战”:孩子们拍摄视频,认真追问“为什么睡觉不算劳动?”“如果植物会疼,我们是不是凶手?”

    甚至连儿童绘本市场也掀起风波??一本名为《为什么不可以问为什么》的书销量暴增,作者署名“一个睡不着的孩子”。

    归序的应对越来越激烈。

    多地出现“认知净化班”,以“治疗网络依赖”为名,强制青少年接受“思维矫正”;

    主流媒体频繁批判“虚无主义育儿观”,呼吁恢复“尊师重道传统”;

    更有甚者,某省出台规定,禁止中小学开展“可能引发价值观混乱的开放式讨论”。

    可反抗也在升级。

    一名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撕掉演讲稿,大声朗读自己写的《致未来的谎言清单》,列举过去三年学校如何篡改历史试题;

    一群小学生组建“废话联盟”,每天在校门口齐声喊:“我们认为我们认为!”

    而最让小兰动容的,是一个五岁女孩的录音:

    她睡前对妈妈说:“今天老师说地球是圆的。可我想,如果它是个 giant 馒头呢?你咬一口,就有馅儿流出来。”

    妈妈笑着回答:“也许吧。明天我们画个馒头地球?”

    那一刻,小兰知道??

    火种未灭,且已燎原。

    某个深夜,她独自登上启明阁顶楼,望着星空。

    酒神不知何时出现,递来一杯温茶。

    “你觉得,我们真的赢了吗?”她问。

    “没有。”他望着远方,“但我们现在至少知道了??

    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一种状态:

    **当一个人敢于说出‘我不信’,并且不怕因此变得孤独。**”

    风拂过麦田,沙沙作响。

    如同千万低语,汇成一句无声的宣言:

    **我存在,因为我曾怀疑。**

    **我继续,因为我仍不信。**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