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一章 过河拆桥,裁撤三司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可耐的要帮娘家出头。

    只是盛紘可不惯着她的毛病,任凭她是怎么撒泼打滚,反正就是不同意此事,后面甚至为了眼不见心不烦,干脆搬到衙门住了几天,图个清净。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康王氏的罪证被查实,康家和王家最终都被牵连了进去。

    康海丰倒是有些心眼,存了些证据证明此事是康王氏瞒着自己所做,事先全不知情。

    可即使如此,他终究是管束亲卷不利,还是被问罪了,最后被勒令停职,撤销现任官职,只保留阶官,相当于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而康王氏则是被关进了内狱之中,估计是不太可能再出来了。

    至于王世平,他可没有事先准备证据把自己撇清,但他的结局终归还是比康海丰好些的。

    王老太太虽然没求到人能把王家拯救出去,但在结果上还是有所通融,最终是被贬知颍州。

    所以这溺爱子女,不辨是非是要不得的,王老太太宠着自家女儿终究是把儿子给害了。

    以如今王家的情况来说,这次王世平到了地方之后,只怕是很难再回到汴京城了。

    就是不知道现在的王老太太,心中有没有在后悔呢。

    不过相比起电视剧里革职流放而言,王家如今的结局已经是好了不少。

    至此这件事情也算是落幕了,而李皓后面接连就迎来了两件好事。

    第一件事是提举皇城司的人选定了,是李皓推荐上去的人选,本来李皓是想让张温去干的。

    只是皇城司虽然位高权重,但干这活总归手底下不太干净,会宁侯不太同意。

    于是在征求威宁伯意见后,由李毅兴成了新任的提举皇城司。

    第二件事便是澄园那边安置妥帖,而且赵祯这边也已经下葬完成,李皓就打算搬进去了。

    以李皓如今的声势,这乔迁新居总归不能是冷冷清清的,必须要好生操办一场才行。

    当然了,这些事倒是不用李皓来操心,毕竟张桂芬从小到大不知参与了多少次宴席,原先未出阁时也帮着英国公夫人操持过,经验自是丰富的很。

    李皓唯一需要做的便是陪着张桂芬拟定邀请名单,这请人的事情倒是不难。

    难得是接下来的事情,毕竟以李皓的现在情况,所请之人文武皆有,层次也高。

    那如何平衡两边的关系,给他们来安排座次就需要好生思量一番了。

    而事实上,张桂芬也确实没有让李皓失望,将这场宴席办的非常之好,来访宾客无不满意非常。

    之后的日子里,李皓继续筹谋着商税变革,到应天府也基本稳定之后,便开始总结改革经验。

    接下来便是借鉴开封府和应天府的经验,将商税改革推广至京畿路、京东西路,还有河南府、大名府这另外两座京府。

    此时像是章衡、窦卞、曾巩、曾布等一批和李皓同年的进士,也都在申图刚的安排下回了汴京,参与进了接下来的商税变革之中。

    另外就是颜复和晏敬文这两个李皓的师兄,也被李皓想办法拉了回来。

    不过这些人官阶最高的是颜复,如今也只有从五品,和盛长柏是一个品阶的。

    要知道他是可是早了李皓、盛长柏一届的进士,提前了三年进入官场。

    当然了,相比起颜复,晏敬文似乎更不如意,因为他又比颜复早了一届,现在却还只是正六品,比颜复还低。

    不过晏敬文心中倒是不太在乎此事,在与李皓的交谈之中,更多的也是在聊百姓之苦,从未和李皓抱怨过自己是否不如意。

    正是有了这些人在,李皓也总算是有了自己的文臣班底,不至于要做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当然了,这些人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相信,就比如曾布吧,这家伙在历史上可是做出过背刺王安石的事。

    虽然这个世界的发展不同,每个人的想法肯定会有所区别,但总归还是长点心的好。

    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初步的商税改革在四府、两路获得了成功,并且通过改革也培养出来了一大批的中坚力量来。

    所以紧接着在河北东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淮南东路四路同时施行,并计划着逐步加快速度。

    治平四年,也就是赵宗汉登基四年之后,河北东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淮南东路四路的改革也都初见成效,众人都觉得时机已到。

    便由欧阳修正式在朝堂上疏条陈实事,正式在朝堂上公布了新政变法的各项举措,宣告治平变法正式开始。

    当然为了避免在一开始就将矛盾激化,所以在这次提交的新政举措之中,并没有涉及到吏治改革,而是把重点聚焦在富国与强兵之上。

    可即使这样,在朝堂上依然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变法之事早已开展,但原先终究没有把话挑明,也没有触及到他们的底线,又有欧阳修和富弼的威望在,大家也能忍一忍。

    可现在他们实在是忍不了了,于是一部分守旧派大臣对欧阳修所提的每项举措都进行了批判。

    而欧阳修这边自然也是不缺支持者的,所以朝廷上就演变成改革派和守旧派的战场,双方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没有一刻停歇的。

    其实对于是否打出新政旗号,在改革派这里也是有过争议的,就有人认为事情可以在低调行事,没必要直接打出新政的口号。

    随后就被欧阳修给驳斥掉了,因为欧阳修深知,若是要厉行改革,就必须集中地方和中央的力量一起来做。

    可若是不明确新政目标,就无法去集中一切力量,那在后面的一切便无从谈起。

    而且欧阳修和富弼也觉得应该加快些进度了,毕竟两人的年纪都不小了,富弼如今已经整六十二岁,欧阳修年纪小些可也有六十岁。

    到了这个年纪,又每日操劳于国家大事,不得休养,他们也担心自己未必还能再撑多久。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