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4章颍川壁垒再打响  从长平之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甚至,在这秋日的暖阳照射下,可能要不了多久,这满是火油的壁垒就将自燃了起来。

    随即,中军除了数百人在城墙上对秦军做最后的拖延外,其余诸军,全都跟着廉颇在那寨墙之后,等待着命令。

    而秦军,也终于踏着那烈日的光辉,出现在了赵军的视野之中。

    “报!”一声急报,从不远处疾驰的战马上传来。

    王龁随即举起自己的右手,玄色的大纛高高举起,迎着微风稍稍晃动了两圈,数万秦军随即停下了铿锵的脚步。

    疾驰而来的斥候,一个鹞子翻身,随即稳稳地落在了王龁的面前。

    “禀上将军。”双手抱拳,斥候随即禀报道:“前方赵军壁垒之上,廉字大纛依旧高悬,只是,寨墙之上,远远看去,不过千人驻守而已。”

    “知道了。”王龁淡淡挥手,道:“继续探查。”

    “是。”斥候立即领命道。

    “将军,壁垒会否有诈?”同样听到了斥候所言的一名裨将立即上前问道。

    “能有何诈?”王龁淡淡地摇头道。

    “若是壁垒之内藏下伏兵数万?”一旁的裨将随即继续说道。

    “若是还有数万之卒,何须如此?”王龁不由得轻笑道。

    “将军之意是?”裨将随即问道:“廉颇老贼这是在故弄玄虚?”

    “是不是故弄玄虚,攻上一攻,也就知道了。”王龁微微一笑,却是下令道:“前军三千,出击!”

    “是。”身边的传令兵立即答应道。

    随即,王龁身后的大纛再度轻轻摇晃,擂鼓与号角声也一齐奏响。

    当即,前军三千大军兵浩浩荡荡地杀向了赵军的壁垒。

    与此同时,赵军壁垒之上也很快发现了秦军的动向,并以旗语告知了寨楼之下的廉颇。

    “还好,王龁果然是为了稳重起见,只用了三千兵前来试探。”廉颇默默地送了一口气,看了看身后严阵以待的两千多精锐中军,廉颇心情微定:“三千兵,自己又能多拖延一会儿了。”

    未几,城头之上随即传来信号:秦军距离寨墙五百步。

    “五百步,是时候了!”

    廉颇知道,不能让秦军发现城墙之上弓弩不足的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射程之外将秦军击溃。

    当即,廉颇便下令道:“开门。”

    随即,吱呀呀的声音中,壁垒的大门被轰然打开。

    廉颇随即举起手中长刀,大喝道:“儿郎们,随我杀敌!”

    “杀!”说着,举着长刀,廉颇便一马当先地冲出了壁垒。

    紧接着,身后两千多精锐中军也鳞次栉比地跟随着廉颇老将军的脚步,冲出了壁垒。

    只一瞬之间,喊杀声便响彻了整个天地。

    正在行军中的秦军前军显然也根本没有想到赵军会冲出壁垒,而赵军又是清一色的骑兵,五百步的距离对于骑兵而言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情。

    慌乱之间,饶是以秦军之精锐,也根本来不及调整自己的阵型。

    正待愣神之间,赵军骑兵便已经向秦军抛射出第一轮的箭矢。密集的队列更是让秦军瞬间损失惨重。

    原本严整的军阵也瞬间变得如牙啃过一般。

    不待秦军重整阵型呢,廉颇的长刀已经悄然落下。

    好大一颗头颅瞬间被抛向了蔚蓝的天空,紧接着,便是第二个、第三个。

    随即又是一轮箭雨落下,几乎是踏着箭矢落下的节奏,赵军后续的骑兵也随即杀入了秦军军阵之中。

    仅仅一个照面,秦军三千大军便已经损失了足足数百人。

    眼见着军阵已乱,秦军的校尉却依旧没有下达反转的命令甚至还想要重整军阵。

    只可惜,早已经瞄准他的大刀,并没有给他更多说话的机会......随着秦赵之战逐渐摆上了台面,双方的争斗也逐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车辚辚,马萧萧。

    成千上万的战士被匆匆送上了战场,时间,依旧是双方所极力争取着的东西。

    只是,身处第一线的秦军上将军王龁却是发现了些许的不正常。

    明明整个赵国都已经动了起来,黑冰台和自己所派出的细作也一直有赵军进入颍川郡的消息传来。

    可王龁总是觉得对面的赵军不仅没有在增兵反而是在减少兵力。

    如果真是这样,极有可能,对面的赵军是在收缩防线。作为即将进攻的一方,这样的消息当然是不利的。

    王龁当然想跟赵军进行一场野外作战,而不是强攻赵军固守的城池。

    当然,要确定赵军的真实情况,却也不难,只要用几万大军,对赵军的防线发起一番主动进攻即可。

    只是,这样做的前提却是自家的兵力要足够。

    这样,如果赵军真的在收缩防线,自己才能及时派出足够的兵力对赵军进行追击和摧毁;

    如果赵军并没有收缩防线,自己也才能固守住现有的土地,不至于被赵军一举反击回来。

    只可惜,如今王龁手下的兵力还严重不足,即便是王龁有所怀疑,也无法轻举妄动。更何况,在蒙骜的二路骑兵和秦魏联军没有抵达指定位置之前,王龁也不应该行动。

    怎么说呢?无形之中,蒙骜还为赵国争取了一定的时间。

    这样的疑惑与怀疑,一直持续到了秦军前线甲兵增了二十万。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